社m字区服务中心优秀医护人员事迹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蒋国宝同志先进事迹
蒋国宝是无为县檀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职称)、中共党员。行医 年,他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求自己,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治疗效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赞誉。
铭记师训,规范行医。求学时,他牢记老师的教诲:“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蒋国宝始终将老师的教诲铭记在心,正是这种上医之境,深深影响着他的从医生涯。“视、触、叩、听”是他长期坚持的诊疗习惯,一年365天,只要是上班时间,在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小电筒、棉签、听诊器,手上戴着一块十年前医院建院百年的纪念手表。小电筒、棉签、听诊器、手表,就是他诊断病情的“武器”。他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多年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在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这就是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
坚守医德,服务患者。十几年来,蒋国宝对患者始终坚持因病施治,不爱开高档“先锋”,常用青霉素,被称为“青霉素医生”;诊病尽量少抽血化验,靠“多问一句”。他对每一个来就诊的病人都会细心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从不让病人花过多的钱。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蒋国宝却经常替患者垫钱——几块钱的挂号费、十几块钱的药费,等等。由于一心扑在患者身上,蒋国宝有了一群忠实的患者“粉丝”。从关镇卫生院到鼓楼医院,从鼓楼医院到檀树社区卫生所,他走到哪里,熟悉他、信任他的患者就跟到哪里。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家住西苑山庄的石婆婆,因双脚严重肿胀,多次到大医院检查诊断,一直未能确诊,石婆婆的女儿慕名找到蒋国宝。蒋国宝不顾天气恶劣,到患者家中出诊。为石婆婆检查时,他仔细地为老人从头查到脚,在检查到严重肿胀且散发着难闻臭气的双脚时,没有丝毫在意,仍掰开老人的一个一个脚丫查看。这个不起眼的动作,让婆婆的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蒋国宝最终确诊,原来困扰婆婆多时的病根就是脚气。后来,通过精心治疗,婆婆逐渐康复,一家人感动不已。如果不是蒋国宝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小小脚气可能就会让婆婆更加痛苦不堪。
廉洁行医,淡泊名利。蒋国宝是一名普通医生,也是一名管理干部,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本分做人。他这种人格为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服务患者,不求回报”。患者送“红包”,坚决不收;患者送补品,坚决要患者拿回去自己补身体;患者送锦旗,他为患者着想不要,免得他们“浪费”钱。
尽心尽责,全心回报。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蒋国宝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医学专家和管理干部,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很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守的行医准则去影响每一位同事,建立了一个为患者信赖和谐的医疗团队,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回报社会。
言传身教,满腔热忱。他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他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他精益求精,40多岁的人还经常研读着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许多患者都觉得和蒋医生接触,感到心里很舒畅,因为蒋医生好像特别了解他们的心思,说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暖暖的。
(近年来的获奖情况)蒋国宝,虽无丰功伟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让大家感到敬佩!
下面是“十个小故事大道理”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小故事1、《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 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小故事2、危险的森林里
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时,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断崖边。
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正在庆幸之时,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