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安全防护.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定落实计划,保证专项经费; 组织健康检查,承担检查费用; 选择资质机构,确保身份真实; 避免禁忌作业,保护特殊人员; 告之检查结果,建议病情诊断; 完善防护设施,配备防护用品; 发现新病疑病,及时报告政府; 建立监护档案;无偿提供签章; 妥善安置病人,依法移交档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的主体责任 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度。 ——参见《江苏省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和范例》(苏安监〔2011〕152号)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一十页。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修订背景情况 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如何进行 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一十页。 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 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 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了解、确定职业病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是否遭受损害 第一百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包括:接害工人的一般自然情况、职业接触史、体检周期、上岗前和在岗期间检查项目、职业禁忌症等。 体检项目执行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中的规定。 职业健康检查六类:接触粉尘类、接触化学因素类、接触物理因素类、接触生物因素类、接触放射因素类、特殊作业 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有毒物质中除二氧化硫、羰基镍为2年1次外,其他有毒物质为每年1次。 无机粉尘中矽尘、石棉尘每年1次;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生、陶土尘、铸尘、铝尘、焊尘每2年1次;其他粉尘每3~5年1次;有机粉尘每3~5年1次。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接触后6年起:联苯胺>5%每年1次,<5%每3年1次。 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高温、噪声、高气压、局部振动、紫外线(电光性眼炎)、外照射、内照射、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可能致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的作业、致职业性皮肤病化学物质、致化学性眼灼伤的化学物质、化学物理因素(职业性白内障)、铬及其化合物质(铬鼻病)、致哮喘物质、致牙酸蚀病的酸物和酸酐、机动车驾驶作业每年1次。 微波、视屏作业、电工作业、高处作业每2年1次。 压力容器操作每3年1次。 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 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一十页。 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一十页。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 个人档案 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一十页。 毒性指标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所需剂量或浓度。 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观测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随同食物、饮水)某种化学物但不会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单位mg/(kg·d)。 最高容许浓度(MAC),某种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单位mg/m3。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一十页。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阈限值( TLV-TWA) 8h工作日或40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暴露时间≤15min 次数≤4次/天 间隔时间 ≥60min 任何暴露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短期接触限值( TLV-STEL) 极限阈限值( TLV-Ceiling ) 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或浓度,亦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一十页。 表2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 分级 大鼠经口LD50/(mg/kg) 兔经皮时LD50 /(mg/kg) 对人的可能致死量 相对量/(g/kg) 总量/g(按60kg体重计) 剧毒 1或<1 5或<5 <0.05 0.1 高毒 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