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材料汇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材料 樊美公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 2011 光致变色学的发展历史 1867年 Fritsche首先发现了光致变色现象,但在随后的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未受到重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光致变色的概念由Hirshberg提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第一本有关光致变色学的专著出版。在随后的 三十年里,光致变色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光致变色学的形成 一.? 光致变色学的定义、 内涵、与前景 二.? 主要光致变色体系 三.? 激光光谱与瞬态 过程研究 四.? 有机光致变色学 与光子型信息存储 五.? 主要相关专著 光致变色体系分类 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生物光致变色体系 高分子光致变色体系 无机光致变色体系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 多功能集成体系 光致变色学的定义、内涵、与前景 主要的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螺环化合物 吡喃类化合物 质子转移体系 俘精酸酐及其衍生物 双键的顺反异构化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体系 螺环化合物 吡喃类化合物 质子转移体系 俘精酸酐及其衍生物 双杂原子杂环俘精酸酐 硒唑类俘精酸酐 噁唑俘精酰亚胺 新型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体系 2,5-二氢五员杂环体系 X= –(CH2)n-, O, S or N-R, n=1 or 2 He1 and He2 are the same or different heteo-aryl. 激光诱导瞬态过程与反应机理研究 俘精酸酐光致变色机理 螺噁嗪的光致变色机理 萘并吡喃的光致变色过程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酸致变色研究 双光子光致变色 Rentzepis 双激光光致变色(1989) 俘精酸酐的非线性效应与双光子吸收(2000) 飞秒激光诱导双光子光谱 Rentzepis 双激光光致变色(1989) 新型二芳基乙烯和光致变色化合物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1,2-二芳杂环基环烯(一)合成与结构 (三)PMMA膜中的紫外吸收光谱 二,光致变色化合物的 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2000年, Kim等(Chem. Mater.) 有机光致变色学重要专著 1,Brown编著的《Photochromism》,1971 2,Dürr和Bouas-Laurent主编的《Photochromism: Molecules and Systems 》,1990 3,Mcardle 主编的 《Applied photochromic polymer systems 》,1993 近期专著 1 “Organic Photochromic and Thermalchromic Compounds”. Chapter 4, pp.141-206, Fan etal., “Fulgide family compounds”. Edited by J. C. Crano and R. Guglielmetti, Plenum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1999. 2 《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学材料科学》 樊美公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3 《分子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科学》 樊美公,姚建年,佟振合等,科学出版社,2009. 国家基金委 国家“863”和“973”计划 中国科学院 明阳福 J.C.Scaino, K.D.Belfield, C.Bone, W.M. Hung, P.M.Rentzepis 金声 姚思德 张启元 王河洲 佟振合 王佛松 张光寅 姚建年等 谢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 光盘信息存储技术发展状况和前景 密度(容量):CD: 650 MB (780nm) DVD: 4.7-17 GB (650nm) Blue-ray Disc: 27 GB (405nm) 速度: 25 M bits / s 存储器:体积小,价格低, 可移动,能擦写。 二芳杂环基乙烯类文献中的主要类型 He1和He2为芳杂环基,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Diarylethenes X=O,S,N-R,-(CH2)n-, n=1,2 He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