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解读
横向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出南朝
(梁)萧统《文选传》:“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用现代汉语解释为,写文章应以立意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立意”
是指一篇文章所确定的主题,这个单元指“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以
及《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中间穿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
身手”。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自梁容若的散文《夏天》,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夏
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位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点明
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
的“生长”,以及孩子们的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
《盼》节选自铁凝的同名短篇小说,并作了改动。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
“盼”,“盼”是一种心理活动,围绕这一心理活动,我们会思考——谁在盼?
盼什么?为什么盼?通读课文后发现,文中的“我”盼着变天,盼着下雨,因为
“我”想如愿穿上新雨衣。课文把“我”盼雨的过程进行了极限“拉扯”——“我”
盼而得之,求之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交流平台”提出了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
面、更充分?结合《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的具体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
两种方法,一是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二
是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初试身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为此,
教材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围绕“戏迷爷爷”,对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选
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哪些事例
或者从哪些方面写。“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联系密切,为学生提供了认识
和实践的具体路径。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2页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围绕“我”的爸爸爱订计划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
日常计划和暑假计划两个典型事例,并把订暑假计划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让人
印象深刻。习作例文《小站》的中心意思是“小”,小站的“小”体现在列车停
靠站的时间上,体现在小站的建筑上,体现在小站的周围环境中,也体现在小
站的运行模式上,作者从不同方面描述了小站的“小”,让中心意思得到了更全
面、更充分的表达。两篇习作例文一篇是写人,一篇是写景,为学生提供不同文
体范例,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习作主题是“感受最深的汉字”,要求学生从“甜、乐、泪”等12个汉字中选
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
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这里所指的中心意思,既有汉字的字面意思,也有对汉字的审美体验,如,
“甜”字既能让人想象到糖果等食物所带来的味觉上的甜,也能让人联想到生活
中那些令人喜悦、自豪的成长瞬间,就像《盼》,中心意思不仅是“盼望”这种
心理,更是表现“我”率真坦然的美好品质。
习作要求还提到“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这里
的“想象”不同以往,是有生活的影子的“虚构”,正如《盼》中的主人公未必
是铁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