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灾害勘查及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设计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设计书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二○○五年一月
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设计书
院 长:邵养涛
总工程师:皇甫行丰
项目负责:李坷凌 古维善
技术负责:古维善
编 写 人:李坷凌 古维善 尹红美 魏永齐 王 琦
李 玲
制 图:尹红美
审 查 人:马沛森
提交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队
提交日期: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目 录
前 言 1
第1章 自然地理概况 4
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4
1.2 工作区范围 4
1.3 以往地质研究程度 6
1.4 工作区地质环境概况 6
第2章 详细勘查工作设计 22
2.1 技术路线 22
2.2 主要工作内容及计划工程量 22
2.3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24
第3章 治理示范工程设计 38
3.1 治理对象的选择及其必要性 38
3.2 崩塌的成因分析 39
3.3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方案 40
3.4 治理示范工程应遵循的主要规范与规程及注意事项 42
第4章 预期成果 43
4.1 详细勘查拟提交成果 43
4.2 治理示范工程拟提交成果 43
第5章 工程组织与管理 44
5.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44
5.2 设备配置 44
5.3 进度计划 45
5.4 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45
第6章 经费预算 47
6.1 预算编制依据 47
6.2 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47
6.3 预算编制结果 49
附件1:详细勘查报告提纲
附图:
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布置图前 言
1、任务来源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引水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余年,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高坝截流,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州。
红旗渠总干渠渠高4.3m,宽8m,山西境内长19.7km,进入林州至分水岭,全长70.6km,设计加大流量23m3/s。分水岭以下分为三条干渠,直贯腹地,纵横林州。干渠、支渠、斗渠全长1525.6km,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km。
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红旗渠建成运行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1962年~2000年,红旗渠总干渠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决口事件即达19次。1996年8月3日至4日,由于连降暴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总干渠沿线154处渠道淤塞,淤方达9.4万m3。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仅这次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1.17亿元。灾后的修复费用达1100余万元。多年来,平均每年用于地质灾害灾后修复的费用即达数百万元。
河南省地矿局自1997年以来,多次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上报“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勘察立项申请”,2002年1月河南省财政厅以豫财建〔2002〕169号文向河南省地矿局转发了《财政部关于下达2001年补助地方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建〔2001〕616号文),河南省地矿局责成河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实施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勘查工作。2002年十一月河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了该项工作并提交了《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勘查报告》。该阶段勘查属于初步勘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遥感、环境地质调查、物探、钻探、试验等。通过该阶段勘查,初步查明了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种类、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程度,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由于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较为复杂,数量众多。为进一步查明各地质灾害体的形态特征、分布位置、形成机制及其危害性,为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可行性论证及治理规划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我队于2004年11月提出开展“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的立项申请,2004年12月22日河南省财政厅以豫财建〔2004〕238号文“关于下达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支出预算的通知”批准该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为200万元。
2、目的任务
本项目实施的目的:旨在更加详细、准确地确定红旗渠沿线主要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特征、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论证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确定防治工程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详勘工作,选择极其危险的、重要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并从中积累工程经验,为红旗渠沿线全面开展工程治理工作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在初勘工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详细查明红旗渠沿线主要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