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结石 》课件.ppt

发布:2018-07-26约1.63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胆结石 一,定义 胆结石症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从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结石)。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20——25年龄段发病率高,近些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成年人大概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胆结石还有一个特点:“重女轻男”。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 。 二,病因 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解剖生理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 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的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 1.喜静少动 ;2.体质肥胖 ; 3.不吃早餐 ;4.多次妊娠等; 5.餐后零食;6.肝硬化者; 7.遗传因素 。 三,临床表现 (一)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 (二)胆总管结石 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 (三)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少,结石降入肝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可发生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若结石并未脱落进入肝外胆道,有时也会并发感染,此时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等败血症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肝组织坏死 。 四,诊断 病史: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 体格检查 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优于CT及口服胆囊造影等 。 五,中医辨证 1,肝胆气滞 2,肝胆湿热 3,肝肾阴虚 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胆为中清之腑,传化物而不藏,治应顺之降之,通之泻之,祛其实邪,利其气机,使“结着散之,留着去之”,即通法也。 六,针灸治疗 治则: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者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肝肾阴虚者,补益肝肾、利胆排石 处方:以胆的、募、下合穴为主 日月(右)期门(右)胆俞 阳陵泉 加减:肝胆气滞加内关透支沟,肝胆湿热加行间、侠溪,肝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 指针:于患者右侧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胆俞附近取压痛点,用拇指重力按压,每次5-10分钟。 耳针:取肝、胆、十二指肠、神门、交感。实证强刺激,虚证弱刺激,留针30分钟,或埋针、药丸贴压 电针:胆绞痛发作时,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连通电针仪,用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30-60分钟 穴位刺激:10%葡萄糖10ml或+维生素B12 1ml注入胸9-12夹脊穴,也可用当归或红花注射液。 李国臣以沙石型胆结石为适应症。①鸠尾透巨阙、幽门,②右日月透期门、腹哀,③上脘透中院、梁门,④右肝俞、右胆俞,⑤阳陵泉。根据病情5组穴每次埋线可选用2一3组穴,交替应 用,总有效率100%。 七,其它治疗 胆结石的非手术疗法   1.溶石疗法 (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2.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胆结石的手术疗法   1.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   2.开腹探查胆管取石   3.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   5.小切口保胆取石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