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4-05-21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中期报告

1.研究背景

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于道德对象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这种能力被认为可以预测个体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道德推脱则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分离,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和后果。道德推脱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社会道德标准不一致、缺乏教育的背景下更为严重。因此,在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及其干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并设计干预措施,以促进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减少道德推脱。

具体问题如下:

(1)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现状是什么?

(2)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有何关系?

(3)在促进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方面,有什么有效的干预策略?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1)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市区7所中学选取800名初中生和8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敏感性问卷:该问卷包括一些道德敏感性量表,如马义佳(2001)的道德感知量表、洛兰和达恩(1980)的道德判断能力量表等。

2)道德推脱问卷:该问卷将道德推脱的各种方式加以归纳和分类,并通过自陈法来测量中学生道德推脱的程度。

3)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情况,以及社会支持与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关系。

(2)实验法

本研究将随机抽取某市区的三所中学,从每所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各选取50名学生,共计300人,进行为期八周的道德敏感性干预。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教育课程:针对道德敏感性薄弱者设计的课程,包括道德观念的培养、案例分析、道德讨论等。

2)社会支持提供:针对孤独、失落等情感问题开展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3)社交技能训练:针对社交技能薄弱者开展的课程,包括身体语言、语言交往、感情传递等方面的训练。

4.预期结果与意义

预计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结论:

(1)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现状。

(2)中学生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推脱的关系。

(3)有效的道德敏感性的干预策略。

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和减少道德推脱行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