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站型规划进展及后续考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TD-LTE系列化站型需求 系列化站型规划现状 系列化站型后续规划考虑 总结及建议 FD双频两通道RRU 引入背景 支持FD双频的必要性:单个RRU支持FD双频后,初次简单部署即可确保天面侧的一劳永逸 支持双频的技术可行性:F频段和D频段频率跨度7百兆以上,超出了目前单个功放的支持带宽,因此只能采用双拼的方案。双拼方案的八通道RRU体积重量过高,故只能考虑双频两通道RRU 产品实现方案 F频段和D频段采用独立的收发通道,共用电源、Ir接口及结构件。每个频段均2发2收,且采用独立的射频端口,即共有4个射频口 为保证F频段和D频段可独立调整下倾角,建议采用4阵元的双极化天线(F频段和D频段各采用1副支持电调的双极化天线,两幅双极化天线共天线罩) 产品方案的优缺点 简单施工可确保天面侧一劳永逸,且天线增益较高、设备成本较低,但无法支持智能天线技术 应用场景建议 在2天线性能可接受的前提下,建议用于室外D频段新建、F频段新建及FD频段同时新建的场景 结合室外2通道RRU产品的总体应用策略,考虑FD双频2通道RRU的试点应用及产品推动 无线回传的TD-LTEGSMWLAN多模室内覆盖增强设备 研究院联合厂商已于13年3月底推出TD-LTEWLAN双模设备,并计划于13年12月底推出TD-LTEGSMWLAN三模设备 共站建设导致多种制式的室内覆盖盲区重叠概率较高 无有线回传的室内覆盖场景,部署多模设备可一次性解决多张网的覆盖问题,有效降低网络部署及维护工作量 TD-LTEGSMWLAN三模Nanocell设备 应用场景及产品形态建议 家庭场景:可以考虑集成GSM、TD-LTE和家庭级WLAN的Nanocell设备,提升语音覆盖和数据容量,WLAN采用私有WiFi 企业/热点场景:现网GSM覆盖较好或可通过其他方式优化,无需集成GSM;WLAN采用CMCC WiFi Nanocell集成GSM Femto的设备可行性 对功耗的影响 集成GSM Femto后,功耗增加17%左右 对成本的影响 集成GSM Femto后,成本增加41%左右 对集成度影响 三模设备相比TD-LTE/WLAN双模设备集成度影响较小 综合来看,Nanocell增加支持GSM Femto具备产品实现可行性,是否增加需进一步讨论而定 主要内容 TD-LTE系列化站型需求 系列化站型规划现状 系列化站型后续规划考虑 总结及建议 TD-LTE系列化站型规划总结 Micro eNB Pico eNB Relay Nanocell 微站 支持情况相对较好,一体化微站和微RRU均有产品 Nano 基带SoC芯片基本成熟,鉴于应用场景不明朗,厂家研发计划偏晚 企业级的开发热情高于家庭级 应用主要受限于企业或家庭宽带接入资源是否具备 Relay R10引入的新功能,涉及到对基站和核心网的改造 部分厂商即将推出商用产品,需推动更多厂商研发产品 Femto 微放器 微放器 产品研发难度较小,主要是需要明确产品需求 为创新产品,微放器同步及干扰问题尚需进一步测试验证 Macro eNB 宏站 宏站 分布式宏站为主,8/2/单通道产品已经规模应用,8通道天线RRU一体化已有产品 微站 * 差距数据不提了; 主要提2.6G和1.9G下的站型规范,700M可以顺带提及一下。 小圈2个不是重点推动的对象 建议天线企标中分别针对8阵元和2阵元天线定义功率容量指标,且建议至少100W(16W*5*1.25的余量)和250W(40W*5*1.25的余量) 1、是否支持独立电调? * 解决数据问题:LTE专用频谱上较WLAN占优; * Relay标准化的进展更新一下,建议尽快推动微功率直放站的标准化 20万站集采不支持Relay 基于光纤和RRU的新型分布系统;应用于可接受光纤和网线部署的场景; * 室外打室内建议用2通道,补充进来 * * * 谢 谢 谢 谢 TD-LTE站型规划进展及后续考虑 2013.8 主要内容 TD-LTE系列化站型需求 系列化站型规划现状 系列化站型后续规划考虑 总结及建议 TD-LTE迫切需要系列化站型 高频段路损大,深度覆盖挑战巨大 2.6G频段的传播损耗较DCS1800M频段和GSM900M频段分别高高5dB和15dB左右,因此基于现有GSM站址进行2.6G频段TD-LTE深度覆盖挑战很大 2.6G频段传播损耗较F频段高4~5dB,因此完全基于已有的TD-SCDMA站点建设TD-LTE存在较高的难度 新增宏站站址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覆盖盲区,新增宏站的难度越来越高 天面资源日益紧张、居民对辐射的过度担忧使得新增宏站天面的难度极高 引入站址要求低的新站型迫在眉睫 针对室外覆盖盲区,引入体积更为紧凑的新站型可以有效解决覆盖盲区及新增宏站难度大的问题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