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代码:
105705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我校中医儿科学硕士点是全国中医院校第一批授予的硕士点之一,自
199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目前在招研究生导师在全国及省级中医学会
担任主要职务(其中有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 。
近年来先后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 20 多项,发表专科学术论文百余篇,荣获科
技成果奖 11 项。中医特色浓厚,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医教研一体化,重视
人才培养, 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较好的平台。至今为止培养毕业的研究生活
跃在各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岗位上,部分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被中国优
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收录。学科重点围绕中医肾脏病研究、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及中医外治法研究三个方向,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基础与临床研
究。
二、培养目标:
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政治方面:
热爱中医儿科事业,具有良好医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
医儿科事业献身精神。
(二)业务方面: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结合临床实际,学
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
力;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具备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康
1
复保健、教学科研等工作;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
办法》中规定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3.小儿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
4.小儿五迟五软和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学制为 3 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
以延期培养,但最长修读年限不能超过6 年。延期培养期间,不再缴纳学
费,亦不享受生活补助;培训期间请假应同时向培训基地医院和学校提出
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按我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但所缺培训轮转时间须相
应补足。
临床轮训时间 33 个月。轮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 24 个月,在中医
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第
二阶段培训时间为 9 个月,通过以轮转为主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
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
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临床医师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实行
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标准 (试行)》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完成整个培训并通
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按
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培养环节,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经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通过者授予中医临床
2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硕士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的同时,必须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
成国家对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研究生的课程修读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标
准按照学位授予标准进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三部
分组成,要求修满21 学分。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
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
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面授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类别
公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2 36 18 1 在校结合网络
必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