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打破隔离的坚c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学目标:
1.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文学作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知识概述:
1.世界的文学。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
国别 作家 代表作 特点 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美国 马克?吐温 以幽默为主旋律 欧?享利 杰克?伦敦 德莱塞 《嘉莉妹妹》《美国悲剧》 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其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
①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②主要成就:
亚洲文学。
国别 作家 代表作 成就 印度 泰戈尔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日本 川端康成 《雪国》
《千只鹤》
《伊豆的舞女》 诺贝尔文学奖 2.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国别 作家 代表作 成就 苏联 高尔基 《海燕》
《母亲》
自传三部曲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中国 鲁迅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揭露封建礼教,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3.音乐的变奏。
流派 国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 法国 德彪西 《夜曲》
《月光》 追求朦胧的效果 表现主义音乐 奥地利 勋伯格 《华沙幸存者》 表现自我 新古典主义音乐 俄国 斯特拉文斯基 《浪子历程》 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4.毕加索与立体派。
(1)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2)主要代表:毕加索。
创作时期 代表作品 “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黑人时期” 《亚威农少女》 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弹曼陀铃的少女》
《少女肖像》《有藤椅的静物》 新古典主义时期 《格尔尼卡》 方法技巧:
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1)西方文学: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被称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美国的德莱塞和海明威成为20世纪初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2)苏联文学:以高尔基为代表,他被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其作品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3)亚非拉美文学:以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为代表,由于20世纪初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其作品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平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思维拓展:
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和世界音乐的特点。
(1)世界文学的特点:①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后获得共同发展。②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其中,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③亚、非、拉等国的文学既保留民族特色,又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④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2)世界音乐的特点:世界音乐领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特色,出现了众多的风格和流派,并在相互融合与交流中取得了更新的发展。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课堂训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密切,世界的文学得到了发展。
(1)被称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是( )
A.《约翰?克利斯朵夫》 B.《美国悲剧》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2)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
A.泰戈尔 B.川端康成
C.鲁迅 D.高尔基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记忆。对于历史中有开创性的一些事件应该重点把握。
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