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降水方案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沟槽降水方案设计
(一)、降水方案选择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场地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本工程宜采用无砂管井降水方法,具体为沿开挖线西侧外边沿煤气管1.0m外布置,距离污水管道中心线3.5米~4.0米处,井点间距15米,井管外径400mm,内径320㎜,钻孔直径600mm,井深20m,根据现场条件及布井密度东侧不再布井。桩号1+594.06(P42)~ 2+265.06段(P56)共长671米,全段共设置井深为20米的降水井43座。
(二)、降水方案设计
1、 降水设计计算
因无详细勘察资料,降水井设计按完整井、地层情况按均质砂土层并结合施工经验考虑。
(1)、 基坑涌水量
①. 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0)
=约13m
式中: r0——基坑等效半径(m),
A、b——基坑长度(m),
②. 确定引用影响半径(R)
R=10S×=204.6米
式中:R——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m),
S——含水层降水深度(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③. 基坑涌水量
Q= =约1422.95m3/d
式中:R——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m),
S——含水层降水深度(m),
H——含水层厚度(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2)、 单井出水能力
根据计算单井最大出水量为180m3/d。
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经验,将水位降低至结构施工要求时,降水井间距约为15米。
2、降水井结构及基本情况
降水井孔深为20m,开孔直径600mm,下入管外直径为4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井底1.0米为实管。井底用25㎜厚的木板进行封底。井管外填入8~10mm的砾石或石硝滤料。降水施工前先进行降水试验,获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调整降水方案。使地下水位控制在结构层之下。
3、施工设备
(1)排水泵类型:水泵采用2.2KW的流量为15m3∕小时,总计34台。(2)排水管要求:根据现场所布设的井点数量进行排水管的安装,同时进行排水管和沉淀池的布置,排水管采用50的橡胶管,排水管排入沉淀池,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再排入市政设施检查井中。本段施工每三个井位共100米做为一个施工段,前面50米压入桩开挖,下游将煤气管线上部土人工挖开后,开始压桩,上游管道施工完毕即可拔桩将桩倒入下一个50米井位段,依次类推。此处施工时所有降水井的水全部抽入原管线下游检查井中,在施工上游第一个检查井和第二个检查井段时,要将上游第一个检查井段的所有降水全部抽入下游第三个现状原污水检查井中。在抽水之前要将第二个检查井的下游管口封堵好方可抽水。抽水周期为每眼降水井为15天。
施工配电
设置二级配电一个,三级配电2个,主电缆VZ3*62+1*2.52,总长度根据现场井分布长度全线布设。小电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供电系统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排水,在次,要备用一台120KW的备用发电机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槽。
(三)、施工工艺
降水井施工采用循环钻机泥浆护壁成孔的工艺,坑内施工降水井,降水井施工在其它工序列施工前进行,大约在正式开挖前一周进行提前降水。
施工顺序为:井点测量定位→打井钻机就位→钻孔→清孔→吊放井管→滤料填充→洗井→安装抽水系统→试抽→正常运转→封井。
(四)、管井的施工技术要求:
1、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开始施工部署,首先要组建项目部,落实材料和人员,合理安排人财物,与甲方及工地上各单位保持密切协作。 2、专人负责进料,工程师核定,确保过滤管、围填砂砾、粘土等材料的质量。
3、进场、定位、埋设护孔管,由甲方提供“三通一平”,钻机进场。按设计方案施测井位,保证钻机移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井管、砂料到位,埋设护孔管要求垂直,护孔管尽可能进入原状土层内20-50cm,外围用粘土填实,保证泥浆流出孔外。
4、钻井,钻进采用180型回旋钻钻进,使用自带活门式抽筒钻具,边钻进边抽出泥浆,采用回转钻进时,不得将返回泥浆直接进入孔中循环,应补给清水,钻孔完成后,应彻底换浆,以保证井管的顺利下入和孔内沉淀不大于0.5m。钻孔直径φ600mm。
5、清孔,钻进到设计预定孔深后,应加清水采用泵压方法进行冲洗,将孔内土块与泥浆冲洗出孔口。
6、下井管,按设计井深事先将井管排列、组合,下管时所有降水井的底部按标高严格控制。井管应平稳入孔、连接紧密以免脱落,保证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和井管外有一定的填砾厚度,保证环状填砾间隙厚度大于100mm,过滤器应刷洗干净。下管要准确到位。自然落下,稍转动落到位,不可强力压下,以免损坏过滤结构,下好井管后,把井管居中固定。 7、填砾冲孔,填料时采用边向孔内送水边填料的方法,以保证填入滤料空隙不被泥土堵塞。
8、 选择具有一定强度、渗透能力较好的水泥砾石滤水管;接头处的死管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