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上皮组织课件.ppt

发布:2017-08-11约2.24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组织学 第3章 上皮组织 ;上皮特征;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覆盖于体表或衬于 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的上皮。 腺 上 皮(glandular epithelium):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 具有特殊感觉功能的上皮。 ;分类 按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数 单层上皮(simple epithelium) 复层上皮(stratified epithelium) 按浅层细胞形态 扁平 立方 柱状等 ;被覆上皮的分类;主要分布 ;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的腔面 复层上皮 角化的:皮肤的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等的腔面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的腔面 ;(一)单层扁平上皮 ;分布 内皮(endothelium) 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mesothelium) 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 (二)单层立方上皮 ;(三)单层柱状上皮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五)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kere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分布于皮肤表面的上皮 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non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腔面 ;(六)复层柱状上皮;特点: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层 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和 扩张状态不同而改变 组成: 表层细胞: 中间层细胞 基底细胞。 分布:于膀胱及排尿管道 ;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游离面 ;EM:纵行的微丝 上端--直抵微绒毛的顶部 下端--细胞质顶部的终未 网(terminal web) 作用:扩大细胞游离面的 表面积有利于细胞 吸收功能;组成:细胞膜与细胞质 形态:粗且长突起 分布:呼吸道的假复层纤 毛柱状上皮细胞表面 LM:纤毛长5~10mm, 直径约0.3~0.5mm ;EM: 纤毛中纵行排列的微管 中央—2条单独的微管 周围—9组二联微管 基体—纤毛根部的致密颗粒 作用:有节律性定向摆动将黏 液、尘埃颗粒和细菌等推至咽部咳出;非特殊连接 细胞间隙很窄 少量的钙粘蛋白(cadherin);分布:呈带状环绕细胞的顶部 结构:相邻细胞膜外侧 的膜蛋白颗粒相互 对接,呈网格状融 合,细胞间隙消失 作用:机械性连接, 闭锁屏障,防止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出;分布:紧密连接下方 结构:呈带状环绕着上皮 细胞相邻细胞膜间宽 约15~25nm,其中 充以丝状物。 细胞膜胞质面:薄层致密物质、微丝、终末网 作用: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分布:中间连接的深部 EM 细胞间隙 宽20~30nm 低密度丝状物 丝状物交织成中间线 细胞膜胞质面 附着板 张力丝 直径10nm 作用:牢固的连接方式。;分布:位于桥粒的深部 EM:连接处的细胞膜高 度平行,间隙仅有 2~4nm。 连接点:由6个跨膜的 亚单位蛋白颗粒围 成,中央有直径2nm管腔。 作用: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细胞连接同时存在。 ;分布:上皮细胞基底面与 深部结缔组织之间 形态: LM:HE染色呈粉红 色的一薄层均质膜 ; EM: 基板(basal lamina) 厚50~100nm 透明层(lamina lucida) 致密层(lamina densa) 成分:层粘连蛋白(laminin) Ⅳ型胶原蛋白 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网??(reticular lamina) 由基质与网状纤维构成 ;作用:基膜有支持、连接和固着细胞作用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