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课程,旨在学生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主动了解和建构各派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2、主动了解和建构各派心理学家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3、明确本学科的基本范畴。
4、掌握本学科各基本范畴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上相关的人物及其研究的对象、思想、方法和结论,构想进一步探究的可能性。
5、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研究项目。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选择原则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原则为:
(1)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既选择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又涉及当前知识形成的历史源流,以便学生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当今各种观点和方法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派心理学观点和方法对本学科的贡献。
(2)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既选择相对稳定的范畴体系,又避免现成知识的局限,以便学生探索和追踪最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科学性与音乐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既尊重心理学的真实验传统的方法和案例,又引进保证生态信度的研究方法,以便学生的研究体现音乐的真实性。
(4)知识性与研究性相接合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既保证基本的知识,又着重考虑学习的内容能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二)课程内容与进度
1、课程内容
(1)音乐心理学导言 ★
(2)物理学的和心理声学的基本过程★
(3)听觉和音乐知觉★
(4)人的音乐性★
(5)音乐的认知组织与记忆★
(6)神经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文献
(7)音乐情感反应★
(8)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及发展★
(9)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0)音乐心理与行为的测量、实验研究方法★
根据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的接受进度,选学以上内容,标有星号者为相对重要的课程内容。第10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于其他有关范畴。
2、教学进度与要求(参考)
表1. 教学内容与活动要求参考进度
次序 内容 重点 课外/课内要求 1 音乐心理学导言 本学科的多学科性 阅读第1章/研究项目 2 心理声学的基本过程 心物学概念和方法 阅读第3章/研究项目 3 听觉和音乐知觉 听觉的生理过程 阅读第4章/研究项目 4 听觉和音乐知觉 乐音知觉属性的机制 阅读第4章/项目展示 5 人的音乐性 生物学、人类学意义 阅读第2章/研究项目 6 人的音乐性 人类学、社会学意义 阅读第2章/研究项目 7 音乐的认知组织与记忆 格式塔与音乐认知 阅读第5-6章/项目展示 8 音乐的认知组织与记忆 音乐认知组织范例 阅读第5-6章/研究项目 9 神经音乐学研究 脑功能检测方法及意义 阅读第7章/研究项目 10 音乐情感反应 研究范畴 阅读第8-9章/研究项目 11 音乐情感反应 研究方法 阅读第8-9章/项目展示 12 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 联想主义与音乐学习 阅读第11章/研究项目 13 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 联想主义与音乐学习 阅读第11章/研究项目 14 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 认知主义与音乐学习 阅读第11章/研究项目 15 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 认知主义与音乐学习 阅读第11章/项目展示 16 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功能论的音乐心理观 阅读第12章/研究项目 17 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功能论的音乐心理观 阅读第12章/项目展示 18 复习周与考核 研究项目总结 项目准备/项目展示 五、课程实施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为36学时。
(二)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
2、学生课外自读。
3、学生个体/小组课外研究(项目)。
4、学生个体/小组项目演示(课堂)。
5、课堂讨论/网络交流:本课程教学互动的学习论坛,或由刘沛教授主持的中国音乐心理学会官方博客/u/46/7/psychmusic/index.html
6、学生与教师的课外电子邮件交流、答疑。
(三)教学语言
1、教材语言:英文/中文对照版。
2、教师语言:英文/中文辅助。
3、学生项目演示语言:英文或中英文对照。
(四)教科书
1、霍杰斯主编(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教育部文科基地项目:“音乐学名著译丛之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
2、刘沛编制(中英文电子对照版本):《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音乐心理学手册》。
3、参考书目
见“教学资源”的详细描述。
(五)教学条件
1、教师条件
本课程要求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并对音乐心理学建设具有一定积累的教师承担主讲。
2、设备条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