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和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和探索
【摘要】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公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通过“网络安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阐述了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实现职业教育转换等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公安教育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公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当前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公安院校应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为公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设思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笔者结合所在学院“网络安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简单探讨一下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建设精品课程需要有创办一流警院的意识
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是要使学习者受益。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当一门课程建设水平达到了精品课程的标准,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才能称得上“精品课程”,才有可能对其他课程建设产生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所以,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着眼点,就是创建同类院校领先的一流课程,从而促进创办一流的警院。
我院“网络安全”省级精品课程,从2001年课程开设初始,就被定位为建设具有公安院校特色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为创建为同类院校领先课程。经过数年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网络安全”课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无论在教学主体与教学管理上还是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是湖北省一线公安部门与湖北警官学院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已经成为二者相互联系的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为地方机关部门与高等院校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课程已成为公安院校同类课程中的优秀课程,并于2007年被湖北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
2010年11月25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教育训练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化公安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为主转变。公安院校在针对试点学员的培养模式上,要主动适应公安教育重心的转变趋势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强调警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基层公安工作实际的需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践教学,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
“网络安全”课程为适应公安院校“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教育培养模式的需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探索,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划分为如下几个教学模块: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病毒学、信息隐藏技术、网络攻防、计算机取证技术、网络侦查技术、密码学等,课程体系结构如图一所示。
各个教学模块既隶属于“网络安全”这一大的课程主题,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一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数、实训教学设计等独立制定(见图1)。
同时,针对近年来,公安机关处理的计算机犯罪案件增多,网络安全问题突出,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而基层公安机关设备、技术力量落后,处理计算机相关案件困难较多的现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强化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还重点突出加强公安机关急需的网络维护、网络案件侦查、电子证据取证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建设。利用公安院校特殊的教学环境,联系湖北省各地公安部门,将公安实战引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应用于公安实战中,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计算机犯罪案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图1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结构图
通过广泛深入的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对新形势下的公安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普遍树立起公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并自觉贯彻到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建设当中。
四、建设精品课程,要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一流”的课程标准,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体系、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