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2单元)人教版.doc

发布:2017-04-26约7.2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7年4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了主题为“和谐中原,和谐中华”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 大典 , 这一深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举动渊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2、右图2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图2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3、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丞相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5、西周时期,为解决血亲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官制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7、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 措施是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内阁 8、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9、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 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10、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 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1、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皇权和相权之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12、“(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 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