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ppt

发布:2019-07-25约3.7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执教者:南京行知实验中学 王樱林 羁旅行役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孤寂幽愤之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思归之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漂泊之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思亲之愁 简 介 作 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晚秋》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诵 读 诗 歌 首联描绘了什么画面?句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作者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颔联是本诗的名句,请你说说这两句诗的写景妙在何处? 颔联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颔联写仰观。残星寥落,北雁南飞,笛声哀婉,营造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诗人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 颈联“紫菊”、“红莲”这两个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总结:本诗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的写景特色 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2、感官:视听结合 3、动静结合 4、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作者简介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 表现手法:运用对比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组合手法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知识拓展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4、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行役诗 赵嘏 云 物 凄 凉 拂 曙 流, 汉 家 宫 阙 动 高 秋。 残 星 几 点 雁 横 塞, 长笛 一 声 人 倚 楼。 紫 艳 半 开 篱 菊 静, 红 衣 落 尽 渚 莲 愁。 鲈 鱼 正 美 不 归 去, 空 戴 南 冠 学 楚 囚。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睹,“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