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兔腹泻鼓胀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家兔腹泻胀肚病”
丁秀红1 张峰2 王启明3
(1.湖南惠龙兔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怀化418500;
2.青岛康大兔业集团,山东青岛 266000;
3.江苏省农科院 ,南京210014)
在家兔生产过程中腹泻、胀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人甚至放言“全世界养兔的90%以上死亡者都是因为腹泻、胀肚子!”不错,笔者也曾为此吃过不少苦头,本人十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幼兔腹泻、胀肚并不是某种“流行性”未知疾病,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大多数都是由于饲料营养配比不当出现了问题或因而导致胃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利于某些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最终引发疾病。引起家兔腹泻的因素众多,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因素:一、饲料营养配比不当或饲料品质差;二、某些疾病因素;三、饲养管理不到位(含某些应激因素)。本文仅就饲料营养方面的因素谈点粗浅看法。
我国尚未制订出自己的家兔国家饲养标准,一直在沿用国外的标准。前些时候曾有人问我的配方执行那个标准?我答没有标准,一切以兔子说了算,兔子吃了不胀肚、不腹泻健康快长就是标准。其人讲我是外行,我一笑置之。当前很多人在饲料营养配比上走入误区,认为只要执行的是某国标准,饲料就是最安全、最优秀的!试问即使有了国标,这国标到你那里就一定适用吗?正如人的适应能力最强,却大多数北方人到南方吃不惯米饭,南方人到北方吃不惯馒头、面条,这浅显的道理却总有人参不透!本本主义只能是裹脚自缚,养兔不是机械生产,机体存在个体差异。何况标准来自实践、用于指导生产,标准只是参考依据,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况且科学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切不可墨守成规。
饲料配比不合理是家兔腹泻、胀肚的罪魁祸首。家兔是草食动物,在长期的选育驯化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着重驯化其野性。在早期,家兔养殖是单一喂草,而没有喂全价饲料,所以家兔很少发生腹泻、胀肚问题。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切都随之改变,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经济效益问题,而往往忽略了其生长的自然规律。
饲料营养的合理搭配来源于我们的饲料配方。制订饲料配方首先得明白家兔的消化生理。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细致深入的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家兔的消化特点,针对腹泻、胀肚的问题作为饲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家兔的消化机理与马属动物相似,胃及小肠部分主要功能是靠消化酶降解消化饲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大部分在胃及小肠内被水解消化,而大肠特别是盲肠主要以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分解的水解酶对饲料水解消化为主。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及微生物要发挥作用就跟消化道内PH值息息相关。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组成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在家兔生长发育过程中消化酶的因素,哺乳期乳汁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满足在饲料消化过程中对酶的需求,而机体本身形成淀粉分解酶的时间通常在7日龄开始,这时随着机体的发育,胃淀粉水解酶和胰淀粉酶的分泌快速增加,其增加速度与机体自身发育成正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断奶体重越小断奶后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而生产中往往忽略断奶后幼兔由于机体发育不完善,在失去乳中活性物质的供给后,消化道内PH值降低,其体内分泌消化酶的能力活性也相应降低,由此导致分泌消化酶的速度满足不了对饲料中淀粉的消化需求。而淀粉主要由胰脏分泌的胰淀粉分解酶在小肠进行分解为葡萄糖进行消化吸收。正是由于淀粉消化酶的不足导致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总量不足,引起血糖水平偏低而表现幼兔低血糖。低血糖连锁引起机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使得机体生长速度缓慢,免疫力降低等系列不良后果使得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小肠未消化的大量淀粉进入后肠时,由后肠微生物对其发酵降解,淀粉发酵量的小变化却可以影响纤维分解活性,而淀粉通过细菌发酵后主要产物是乳酸盐和挥发性脂肪酸,特别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作用使得盲肠PH值显著降低,抑制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有益细菌的活动;促进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大量的有害细菌代谢活动产生的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损害肝脏引起肝脏功能降低,加之肝糖原低导致肝肠血液循环不畅,解毒功能降低;毒素进一步抑制植物性神经兴奋性降低,从而使得盲肠蠕动性降低,使得饲料在盲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更加剧了有害菌的活动,对淀粉的异常发酵而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引起鼓气,使得肠壁通透性升高,加速有毒有害等大分子物质的吸收,使得粘膜脱落;同时由于大量有害气体的滞留,反射性引起机体口渴思饮,大量喝水,然而由于盲肠蠕动性降低,大量的水分来不及吸收而在盲肠内停留时间延长则加速了鼓胀的发病速度。于是盲肠内没有正常消化的饲料及水分在结肠不能进行有效重吸收并随着肠蠕动排出体外,这就表现为临床的腹泻。
粗纤维总含量的问题,粗纤维对于家兔来讲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后肠微生物的平衡和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