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测量放线与监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的总体思路
本工程A3A4A5地下2层,地上33层,结构高度为98.950m;A6A7地下4层,地上43层,结构高度为131.950m。,地上主楼39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为181.2m。该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主要为土建平面测量放线、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垂直控制网采用天顶法、坐标法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的思路,通过首层二级控制网引测2~3个垂直控制点,通过激光铅垂仪直接将控制点投设于相应施工层。
A3栋A6栋存在样板房对外墙测量放样的影响,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其不利影响。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定期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主要测量仪器配备图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2 全站仪 Leica TC2003 1 5〃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 3 电子经纬仪 JBJ2 1 楼层轴线测量 4 自动安平水准仪 ZDS3 5 标高测量控制、高程控制网测量、标高控制、沉降观测 5 激光铅直仪 Leica ZNL 2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6 钢卷尺 50m 5 水平及竖向距离量测、验线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控制网是土建、装饰装修、机电安装、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布网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点可靠、稳定、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本工程特点为整体地下室的五栋塔楼,因而拟设置三级平面控制网,而且各级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本工程塔楼高度较高,为减少风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塔楼内的垂直控制网采用40米为模数往上传递。
首级平面控制网
首级平面控制网是在业主提供的一级导线点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总平面定位图,建立一个稳定可靠,不受施工影响的施工控制网。
该控制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它是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也是沉降及变形观测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稳定可靠。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示意图如下:
根据总平面定位图及现场场地实际情况,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依据工程进度定期(结构施工阶段每月一次)对该控制网点进行观测比较,并及时对破坏的控制点进行修复。
二级平面控制网
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网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平面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平面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二级平面控制网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并组成封闭图形。由于布设在基坑附近,每次使用时要复测二级控制点的坐标,确保二级控制点的准确性。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时,根据二级平面控制网中的轴线控制桩,用坐标法直接测出轴线控制线,并以此为基准,依据图纸放出细部轴线。
每一施工阶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及测量成果记录报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三级平面控制网
地上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楼板上,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在各主体内引设两个坐标控制点作为测站点,再由测站点通过全站仪布设主体轴线控制网,即三级平面控制网。塔楼四周阳角采用外控法作为补充,控制四周阳角及窗台的偏移。三级平面控制网作为主体结构的直接控制网络,在布设完成后应通过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复核,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放样。
A3A4A5楼层平面控制网
A6A7楼层平面控制网
垂直控制网的建立
为了保证建筑物垂直度、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该工程的垂直控制采用天顶法、坐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由于本工程的垂直测量控制比一般工程精度要求高,拟采用垂直精度为1/20000的激光铅直仪。依据二级平面控制网在首层楼面上建立的垂直控制网,在首层垂直基准点上架设激光铅直仪,将垂直控制基准点直接投测至施工楼层面,放出控制轴线。装饰装修施工根据楼层控制轴线测放出其施工控制线。
本工程塔楼高度较高,为减少风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塔楼内的垂直控制网采用40米为模数往上传递。将第一阶段控制网升至第二段起始楼面,作为第二段楼面的控制,其余类推。
为确保平面尺寸和标高的准确性,应每完成五层楼板即进行一次平面尺寸复核和标高复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