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的PLC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
题 目: 输送带的plc控制
院系名称: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5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
设计时间: 2012.6.30—2012.7.3
目 录
前 言………………………………………………………………………………3
1 设计要求…………………………………………………………………………4
2 硬件系统的设计…………………………………………………………………5
2.1 I/O与内部资源的分配…………………………………………………5
2.2 PLC电气接口………………………………………………………………5
3 软件系统的设计…………………………………………………………………7
3.1 控制功能的实现……………………………………………………………7
3.2 梯形图与指令表……………………………………………………………8
4 仿真与调试………………………………………………………………………9
设计心得……………………………………………………………………………10
参考文献……………………………………………………………………………11
前 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和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自从可编程控制器诞生以来,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感受最深刻的也正是可编程控制器二次开发编程十分容易。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业自动化设计从专业设计院走进了厂矿企业,变成了普通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再加上其体积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功能完善、适用性强、安装接线简单等众多优点,在问世后的短短几十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输送带在工业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以传统继电接触器为控制核心的传送控制系统通过接线表达各元器件之间的关系,要想改变逻辑关系就要改变接线关系,显然是比较麻烦的。随着可编程控制器的迅猛发展,传统接触继电器控制系统已逐渐被PLC控制系统所替代。以PLC为控制核心的传送控制系统,在它的接口上接有各种元器件,而各种元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程序来表达的,改变这种关系只要重新编排原来的程序就行了,比较方便。
本课程设计就是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的传送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
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中,传送带是经常用到的。如图1.1所示为一输送工件的传送带,其动作过程如下:
按下启动按钮SB1,电机1、2运转,驱动传送带1、2移动。按下停止按钮SB2,电动机停止转动,输送带停止。
当工件到达转运点A,使输送带1停止,气缸1动作,将工件送上输送带2。气缸采用自动归位型,当SQ2检测气缸1到达定点位置时,气缸1复位。
当工件到达转运点B,SQ3使输送带2停止,气缸2动作,将工件送上搬运车。当SQ4检测气缸2到达定点位置时,气缸2复位。
根据本课题要求,用PLC实现对输送带的控制,并画出电气接口图。最后调试程序,模拟运行。
图1.1 输送带控制示意图
硬件系统的设计
2.1 I/O口与内部资源的分配
本课程设计的I/O口与内部资源的分配如表2-1所示:用M1和M2分别作为电动机1和电动机2的启停辅助继电器。
表2-1 输送带的PLC控制I/O口与内部资源的分配
输入器件 名称 输出器件 名称 X000 启动按钮SB1 Y000 电动机1 X001 限位开关SQ1 Y001 气缸1 X002 限位开关SQ2 Y002 电动机2 X003 限位开关SQ3 Y003 气缸2 X004 限位开关SQ4 Y004 输送带1工作指示灯 X005 停止按钮SB2 Y005 输送带2工作指示灯 内部器件 功能说明 M1 传送带启动辅助继电器
2.2 PLC电气接口
输送带的PLC控制电气接口图如图2.1所示:图中KM1、KM2分别为电动机1和电动机2转动的接触器。KM3和KM4分别为气缸1和气缸2动作与复位的接触器。HL1、HL2分别为输送带1和输送带2的工作指示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