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陕西科技奖申报公示项目名称高含硫污水用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陕西省科技奖申报公示
项目名称硫污水用于
主要完成人情况(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1)发现了并定量评价了不稳定因素的协同作用对水质的影响。含硫污水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为硫化物、硫酸盐还原菌、二氧化碳及协同效应,三者引起腐蚀,协同效应加剧腐蚀,硫化物对聚合物有强的降解作用,定量评价了不稳定因素对水质的影响。(2)发明了硫酸钡、硫酸锶除垢剂,优化了松香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筛选了适用于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油田处理水的缓蚀剂,筛选出了适用于河南油田延长油田部分采油厂高含硫污水处理的缓蚀剂、除氧剂、除硫剂,并设计了使用工艺。(3)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应用于河南油田,实现了低成本控制下的水质稳定。(4)建立了“曝气除硫+物理、化学复合杀菌+井口过滤+新材料”水质稳定技术,首次实现了含硫污水水质稳定技术工业化应用。建立了“曝气除硫+物理、化学复合杀菌+井口过滤+新材料”水质稳定技术,除硫污水可替代清水配聚,不仅节约清水资源,还减少污水外排。在河南油田江河、安棚注水区,双河、下二门注聚区应用后,注水区含硫从555mg/L 降至5mg/L 以下,腐蚀速率由0.455mm/a 降至0.036mm/a,全部达标;注聚区含硫降到0,聚合物粘度提高20%以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含硫污水水质稳定技术工业化应用,该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排名 2 技术职称 教授 完成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阐明了高含硫污水不稳定因素的协同作用对水质的影响。研究了溶解氧、侵蚀性二氧化碳与硫离子的协同腐蚀作用,协同效应加剧腐蚀,发现了Cl-含量与侵蚀性CO2 共存诱导作用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 (2)发明了一种长链脂肪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筛选出了适用于高含硫污水处理的药剂配方。采用天然产物为原料发明多种处理油田污水用缓蚀剂、杀菌剂、粘土稳定剂等,产品绿色环保、成本低、作用效果好;筛选了适用于河南油田高含硫污水处理的杀菌剂、缓蚀剂,可以有效控制细菌含量和降低腐蚀速率;(3)发明了以邻苯二胺、谷氨酸、天冬氨酸为
原料,多聚磷酸(PPA)为催化剂微波促进的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合成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反应速度提高了近30 倍;(4)发明了2-(N, N-二羧甲基)氨甲基-4-甲基酚制备的类Fenton 体系催化剂,将其用于催化降解聚丙烯酰胺,使用H2O2 物质量5%的催化氧化降解,即可将聚丙烯酰胺胶液降粘至接近水的粘度。(5)协助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协助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应用于河南油田,实现了低成本控制下的水质稳定。
姓名 张洁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排名 3 技术职称 教授 完成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发明多种适用于高含硫污水处理的药剂配方。发明/筛选出了多种油田污水除硫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药剂配方,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实现了低成本控制下的水质稳定。(2)设计了综合连续化处理工艺。确定了注水区“曝气除硫+杀菌”水质稳定技术思路,设计了连续化加药工艺。(3)建立了“曝气除硫+物理、化学复合杀菌+井口过滤+新材料”水质稳定技术。协助建立了“曝气除硫+物理、化学复合杀菌+井口过滤+新材料”水质稳定技术,除硫污水可替代清水配聚,不仅节约清水资源,还减少污水外排。在河南油田江河、安棚注水区,双河、下二门注聚区应用后,注水区含硫从555mg/L 降至5mg/L 以下,腐蚀速率由0.455mm/a 降至0.036mm/a,全部达标;注聚区含硫降到0,聚合物粘度提高20%以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含硫污水水质稳定技术工业化应用,该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姓名 薛丹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排名 4 技术职称 讲师 完成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针对不同的污水来源,筛选了多种缓蚀剂; (2)协助设计了“曝气除硫+物理、化学复合杀菌+井口过滤+新材料”的处理工艺; (3)设计制作了井口过滤器用填充材料。
姓名 张永明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西京学院 排名 5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完成单位 西京学院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发明了新型聚阳离子水处理用絮凝剂
姓名 熊迅宇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排名 6 技术职称 讲师 完成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定量评价了CO2 和S2-分别的腐蚀作用,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阐明了两者协同作用的机理;(2)研究了S2-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除硫的基础方案;(3)绘制的侵蚀性CO2 与S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