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莫让自然角成为盆景园.doc

发布:2018-04-26约1.6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莫让自然角成为“盆景园” ——幼儿园“探究式”自然角的创设与嵊州市幼教集团 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关键词】 ?自主 ?幼儿自主合作、探究③验证。家荣马上行动起来,动手将花盆换成大的,往花盆里加土,一有太阳就赶紧把大芸豆搬出去晒太阳。时间流逝着,家荣的大芸豆也终于与恬恬的比肩了。也明白了,原来植物的生长跟阳光、跟花盆大小、泥土多少都有关系。 ④秘密。家荣的故事触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深入探究欲望,孩子们都成了小小科学家,探寻着各种秘密,“仙人掌为什么不能多浇水?”“为什么养在水里的植物不会淹死?”“种子为什么在沙子里也会发芽?”“为什么移到土里的黄豆,长得比水养的好?”“小蝌蚪长齐四条腿后,为什么淹死?”…… 我把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求助家长、查阅图书、上网搜索,咨询农村的伯伯等。并把自己找到的答案,用图画、标志,或请家长记录下来。 我们的自然角科学区由此也变得更加丰满,玻璃上、墙面上都贴满了孩子们找寻到的各种“秘密”。孩子们也有了更深层次对话,“水不能多浇,上面的土干了才能浇。”“种子发芽先长出来的两片,不是叶子呢。”“宝石花叶子插在泥土里,会长出根哦。”“青蛙是两栖动物。”“花盆底下一定要有透气孔。”“蜗牛喜欢吃青菜。”……更实效性的行动,用棍子、绳子把摇摇欲坠的植物固定住;用绳子做南瓜做攀架;给发芽好的种子移植花盆;给吊兰扦插;给小蝌蚪盆里放上石头…… 2.我和“它”的故事 精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我是小花匠”简单的记录方式了。我便引导孩子开展“我和它的故事”活动,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纸张、本子等,用主题画、写生、照相等各种形式,自主选择记录“我和蜗牛的故事”“我和种子的故事”“我和胡萝卜的故事”等。我们的课余间隙、餐后活动、离园前夕,便会看到更多的孩子拿着本子和笔,聚精会神地绘画着、记录着。“我的黄豆长出六片叶子了”“我给南瓜浇水呢”“我把我的草莓拿去晒太阳”“我在给小蜗牛喂青菜”“小朋友要去摸我的仙人球,我在跟他说,别碰别碰”“我在给淼淼介绍我的番薯”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 四、“探究式”自然角的收获 《指南》指引下,幼儿“探究式”自然角创设与跟进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自然角的科学功能,转变了“盆景园”式的自然角模式,教师、幼儿、家长也受益良多。 1.教师轻松自如 在创设与跟进活动中,活动的所有权是孩子的,故事的发展也是由孩子决定的。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点拨指引、鼓励幼儿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幼儿去做进一步的探索。活动的掌控者、实行者也由教师转变为幼儿,教师更为轻松自如。 2.幼儿乐在其中 孩子们在活动的开展中,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享受自主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在活动中,孩子们真正参与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体验发现的乐趣,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他们比以往更自信,更乐意参加活动;更有责任心,更愿意承担挑战;更坦然,更自如地安排自己的活动;更主动,更愿意去探究;更静心,更习惯去思考,这也正是自主活动、探究活动的魅力所在。 3.家长乐享其成 家长理念随着活动的开展也转变着,享受着孩子自主带来的轻松,分享着孩子们一步步践行的喜悦。也深刻地让家长明白,我们的孩子不再是蹒跚学步时的稚嫩,他们长大了,他们能做好许多事,明白放手的意义,明白信任的力量。 故事还在延续,行动还在进行,“探究式”自然角的创设与跟进,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探寻大自然更多的秘密,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如何向更高水平的活动发展?如何推广经验?是值得我们深思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③《发展适宜性游戏》[美] 严冷/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