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RP选型策略和应用策略ERPxx.doc

发布:2016-11-24约1.47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RP选型策略应用策略 每个实施ERP的企业都必须有一套软件系统。获取ERP系统有两种方式:自行开发和购买商品化软件。定向开发可以由企业自主开发,也可以委托他人开发,或采取双方合作的方式。购买商品化软件也可以分为购买国外软件和购买国内软件。下面就对这两种方式做综合评析。9.1.1自行开发 1.优势分析 ‘ 1)可以从企业最需要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人手,通过业务需求调研确定项目重点,先进行必须功能模块的开发,使新系统更有针对性。 2)可以针对企 3)企业IT人员全程参与系统开发,一旦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或需要改进,企业内部人员能够进行快速自我支持与维护,从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节约了一笔维护费用。 4)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锻炼了一支IT队伍。人员的素质在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团队协作等方面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2.风险分析 1)耗时过长,很难让关键人物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212程,领导ERP软件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其间会遇到各种坎坷,企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益,领导层如果在中途产生动摇,就不能保证在资金、人力方面的持续投入;旷日持久地开发,得不到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理解,开发人员热情耗尽,系统开发将中途受阻。 2)项目开发人员协调不善,影响开发进程。在自行组织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技术风格、进度协调方面产生很多问题,处理不当的话,会延误开发过程,挫伤开发人员和用户的积极性,严重的话会导致项目中途流产。 3)项目组人员的变更会影IT部门都是人员流动相对较多的部门。由于软件开发和实施的周期较长,项目组人员变更的可能性增加,新的项目成员接手工作首先要阅读前期文档,了解系统结构和设计风格,因此需要一段相当的适应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延误了项目进度。 4)在软件的升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平台的升级, (2)软件购置费用及年维护费用较高。国外软件的购置费用与年维护费用一般高于国内软件数倍到数十倍不等。如果企业在资金盼持续投入上不能及时到位,则软件应用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3)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国外软件的需要s国外软件一般蕴涵着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起点比较高,设计比较复杂,而我国大多数企业无论是基础管理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都比较差。ERP在企业的成功实施是有先决条件的,从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完备、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程度,到业务人员、IT人员的素质水平,都会对 ERP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4)用户化与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大。国外ERP软件的开发是基于国外的文化和管理背景,不可能完全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企业要把一个通用的外国软件用到位,需要对软件进行用户化甚至二次开发的工作来修改或扩充软件也需要不断地升级换代。自行开发的软件升级需要依靠企业内部IT人员完成,为此,企业IT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以适应软件升级的需要。同时,还要对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源代码进行规范化管理。 (5)软件文档或资料汉化不彻底,企业人员学习与掌握起来难度大。国外软件的界面、文档以及其他的支持资料存在一个汉化的问题。有些国外软件虽然有 汉化的资料,但粗制滥造,行文令人不解。而且企业人员要掌握软件精要,必须有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的文字资料,这也是对软件供应商的基本要求。 9.1.3选择国内ERP软件 1.优势分析 1)国内ERP软件在购置和维护方面的费用相对较低,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小。 2)国内ERP软件复杂程度低,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在易学易用方面较为出 色。 3)国内ERP软件的使用文档齐全,简明易懂。 4)国内ERP软件对企业管理的基础水平及人员素质等要求较低,对于基础相 对薄弱的企业来讲最为适用。 5)国内ERP软件在适合我国企业管理规范与处理惯例方面有较多的考虑,因 而用户化工作量会很少。 6)国内ERP软件的支持网点众多,企业可以得到当地服务机构的快速响应。 2.风险分析 1)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比较短,需要不断积累企业 管理方面的经验,借鉴国外软件强大的管理功能。 2)软件功能的全面集成性、稳定性不能满足某些企业的需要。 3)随着IT技术的发展,软件也会面临更新换代问题。国内ERP软件在动态适应企业变化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供应商实力良莠不齐,某些开发商发展不是十分稳健,长期合作存在隐患。 9.2 ERP市场概览 市场上国外的ERP产品初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l.高端:SAP、Oracle。它们功能强大、应用复杂、实施周期长,价位较高,能够提供; 跨地域、多法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