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开题报告书--张嘉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 业 论 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书
论文题目 试论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
安全性
姓 名 张嘉俊
学 号 1104010447
入学年月 2011年9月
院 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专 业 工商管理专业(建筑方向)
指导老师 历超伦老师
填写日期:_2014_年_2_月_27_日
论 文 题 目 试论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在土建工程中,有三个主要类别对结构发生着重要作用。它们是荷载、灾害和环境。对结构产生安全性影响的是荷载因素和灾害因素,对结构的耐久性产
生影响的是环境因素。由于它们特殊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的影响,许久以来,在人
们心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其包括的内容广泛性变化性,比如环境因素主要
有土壤、海洋和大气中各种盐类的腐蚀作用及其有气候条件而引起的冻融循环和
干湿循环等。不容忽视,需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耐久性问题的产生的后果,不仅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给整个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带来潜在巨大隐患。
意义: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及结构耐久性复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致也充分体现在土建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及建筑的整体经济性。
完善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机制,强化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和意识。为了保证土建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用过程中,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设立和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法规。用制度和法规来控制结构安全质量事故。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握和约束从业人员
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资质的认证,规范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及耐久性
的管理体制。
合理制定和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及耐久性水准,注重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提高社会财富与资源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和正确导向。随时随地的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保持同步,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耐久性设置水准,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集思广益,收集不同意见,使规范具有实实在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在设计规范使用上要注意我国不同地区
的经济发展差异,并在充分考虑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在规范标准上,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过分强求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灵活性的倾向。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全国性的规范订得愈详细,其适用性可能变得愈差,造成的混乱也可能愈多;特别象岩土工程那样的规范更是如此。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越多,也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技术问题上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而这些本来不该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规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在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需要干预的也应是保证公众安全的最低要求。同时要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和企业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选题的构思与设想(论文正文的章、节标题及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提出问题: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分析问题: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还有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标准的不同观点
第三章解决问题:建议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及结构耐久性复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致也充分体现在土建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及建筑的整体经济性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
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统计法
进度安排及各阶段主要任务:
2014年2月24日—2014年2月28日 开题报告
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15日 收集资料,论文初稿
2014年3月16日—2014年3月21日 论文定稿,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与技术条件: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2]陈肇元,徐有邻,钱稼茹.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建筑技
术.2010(04)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