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混凝土坝裂缝监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22约1.2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混凝土坝裂缝监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混凝土坝是一种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储存和调节水资源。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坝的结构会因为各种外部因素造成裂缝的出现,从而影响了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混凝土坝的裂缝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传统的坝体监测方法主要是以传感器为主,但是这种传感器的作用范围有限,不能够全面准确的监测到混凝土坝的裂缝情况。同时,这种传感器所使用的电缆和电线材质等都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磨损、脆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开发一种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混凝土坝裂缝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有效的监测混凝土坝的裂缝情况,并且克服了传统传感器存在的缺点。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

开发一种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混凝土坝裂缝监测技术,实现全面、准确、实时的对混凝土坝裂缝情况的监测和预测。

2.研究内容

(1)构建光纤弯曲损耗模型

针对混凝土坝裂缝的特点,建立光纤弯曲损耗模型,从而实现坝体局部裂缝的监测。

(2)制作光纤传感器

按照建立的光纤弯曲损耗模型,制作出具有光纤传感器特性的光纤。

(3)光纤传感器的布放及检测

将制作好的光纤传感器布放在混凝土坝上,实时检测混凝土坝裂缝情况。

(4)数据采集及分析

对布放在混凝土坝上的光纤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出对混凝土坝的裂缝情况的判断。

3.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法、实验研究法、数学建模法等方法。

三、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混凝土坝裂缝监测技术,预期实现以下成果:

(1)建立混凝土坝裂缝的光纤弯曲损耗模型,为实现混凝土坝裂缝的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2)实现对混凝土坝的裂缝情况的实时监测,并有效的预测裂缝的发展趋势。

(3)提高混凝土坝的监测水平,对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

1.光纤传感器制作难度较大和制作成本高,解决措施:探索一种更加简便、高效、低成本的光纤制作技术。

2.光纤弯曲损耗模型的建立,解决措施:进行大量的光学实验和数学模型分析,积累足够的数据,从而建立较为准确的模型。

3.坝体检测精度的提高,解决措施:探索适合坝体检测的灵敏度调整方法。

五、进度安排

第一年:

1.开展光纤弯曲实验,并探索适合混凝土坝裂缝监测的光纤制作技术。

2.建立混凝土坝裂缝的光纤弯曲损耗模型及滤除偏差因素方法。

第二年:

1.实现光纤布放及监测数据的采集。

2.研究数据的处理方法,完成对混凝土坝的裂缝情况的综合判断。

第三年:

1.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

2.对监测结果进行形成清晰的数据规律,并实现对裂缝的实时预测。

六、参考文献

[1]王深.水利工程结构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

[2]姜久林,郭逸琳,林建忠.结构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李建国,刘娜.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混凝土裂缝监测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