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主修专业教学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与计算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主修专业教学计划 修订说明和选课说明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按大类培养人才的模式和原则, 一、二年级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三、四年级按分流培养(或专业方向)模式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学科或专业方向性课程、其它教学环节、、、、结合短学期的特点,开设了一些短学期特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类:(1)一些体现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数学技能的课程,如《数学史》、《组合数学》、《》、《》、《》、《》、《》、《伽罗华理论》等。(2)学科发展而产生的新课程如《搏弈论》、《》、《》。(3)压缩了一些原来长学期的综合应用型课程,如:《Auto CAD》、《统计软件》、《数学软件》、《Fortran语言》这些课程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设置为长学期课程则显得有些浪费,也无必要。公共基本课程《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程序设计基础》、《体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军事理论》。
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入门学习指导》、《大学语文》《跨学科基本课程》课程学科通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计算方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普通物理实验》、《复变函数论》和《偏微分方程》。
学科或专业方向性课程《》、《抽象代数》、《》、《》、《》、《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精算数学》、《金融数学》、《西方经济学》、《微分几何》、《泛函分析》、《拓扑学》、《计算流体力学》、《数据传递与压缩》、《傅立叶分析及其应用》、《有限域理论及其应用》、《计算几何》、《图论及其应用》、《高等代数提高》、《数学分析提高》、《》、《》、《》、《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力学》、部分研究生课程,课程兴趣。其它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
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计算科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计算机软件的系统训练. 能够从事数学、计算的教学与研究,或在生产与管理部门从事数学建模、
学制:4 年
表一:专业各学期学时/周数分布情况统计表
必修/选修合计 各学期周学时分布 必修 选修 总学时 总学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门数 学分 门数 学分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公共基本课程 12 37.0 ? ? 683 37.0 11 11 ? 13 4 ? ? ? ? ? ? ? 通识教育课程 .0 1 12.0 78 15.0 6 2 ? ? ? ? ? ? ? ? ? ? 学科通修课程 153.5 ? ? 1024 53.5 16 16 12 16 ? 7 ? ? ? ? ? 学科或专业方向性课程 11.0 46 81.5 2136 92.5 ? 3 16 3 3 29 24 35 31 32 13 ? 其它教学环节 4 14.0 ? ? ? 14.0 ? ? ? ? ? ? ? ? ? ? ? ? 合计: 47 93.5 3981 212 33 32 16 28 23 29 31 35 31 32 13 ?
表二:学生修读学分要求统计
必修/选修合计 必修 选修 总学分 门数 学分 学分 公共基本课程 12 37.0 ? 37.0 通识教育课程 12.0 15.0 学科通修课程 153.5 ? 53.5 学科或专业方向性课程 11.0 25.5 36.5 其它教学环节 4 14.0 ? 14.0 合计 156.0
表三:各学期周数安排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备注 学期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考试 2 2 ? 2 2 ? 2 2 ? 2 2 ? ? 军事训练 ? ? ? ? ? ? ? ? ? ? ? 入学教育 1 ? ? ? ? ? ? ? ? ? ? ? 毕业教育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 ? ?4 ? ? 上课 13 5 16 16 5 16 16 5 16 12 ? ? 毕业论文 ? ? ? ? ? ? ? ? ? 12 8 ? ? 合计 18 18 5 18 18 5 18 18 5 18 18 ?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计划表
课程名称 修读形式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周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学期 教学周数 考核方式 备注 辅修课程标志 讲授 实验 习题讨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