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与传统农业的改造散论..doc

发布:2017-01-18约1.09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学界所公认的;探讨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离不开精耕细作这个话题。精耕细作不但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特点和主流,而且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要素,对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基因”。这个观点并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许倬云先生在《汉代农业》等论著中对“精耕细作”多所论述,指出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原色之一。也有的学者称“精耕细作是联结中国自然条件和中国社会的中轴,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一切有异于西欧特点的最终归宿”[1] 。其实,它不但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现在就与精耕细作有关的若干问题谈些意见,不成体系,故曰散论。 一 对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产生的原因,学界有不同看法,最常见的是用人口或制度的因素解释,或者认为它是在人多地少格局下“人口压力”的产物,或者认为它是由于在地主制经济下农民有较多的人身自由和经营自主权所致。上述两种因素对精耕细作的发展的确有重要的影响,但它们不是精耕细作形成的基本的或初始的原因。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讨论精耕细作出现的时间和最初的表现形态。 关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出现的时间,最流行的观点是战国说,而以《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为标志。这种观点不能完全否定,但起码是不够确切的。中西传统农业重要的区别之一是是否实行中耕。日本学者称中国的传统农业为“中耕农业”,而与西欧的“休闲农业”相区别。我国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表示中耕除草的字,周代对中耕非常重视,甚至产生了专用的青铜中耕农具——“钱”和“镈”。由于“钱”、“镈”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人们所乐于接受,以致演变为金属铸币;后来金属铸币的形制虽然发生了变化,而“钱”作为货币的名称却延续至今。中耕技术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与垄作、条播紧密联系、三位一体,都是建立在畎亩农田的基础上。这三种技术相结合,加上适当的密植,就可以形成行列整齐、通风透光作物群体结构,使作物的生长由无序变为有序,这成为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最初表现形态。(西欧传统农业撒播、不中耕、作物生长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只有休闲期间才能除草)中国建立在畎亩农田基础上的这套技术虽然是在《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中才获得系统的总结,但它的产生却不晩于西周春秋时期;《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所反映的主要不是战国时代、而是战国以前尤其是春秋时代的情况[2] 。中国传统农业非常重视对农时的掌握,农时意识十分强烈,而且出现很早,到春秋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科学的“天时”观念,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传统指时体系也在形成和完善之中。据《国语·周语上》所载,我国传统土壤学中最有特色的“土脉论”在西周末年即已出现。春秋时代的郑子产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农功要有缜密的思考和计划,其中包含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正是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特点之一。凡此种种,说明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出现在战国以前,而不是以后[3] 。 既然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即已出现,而这时人多地少的格局和地主制经济均未形成,它们当然不可能成为精耕细作产生的初始原因或基本原因。因为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上是不可能逆时序的。 从有关记载看,上面所说的这套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在改造黄河流域低洼盐碱地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上古时代的黄河流域从总体上看是半干旱的草原,但在河流两岸比较低洼的地区有较多的沮洳薮泽,形成气候相对温湿、植被相对丰富的局部生态环境。我国自原始社会末期起,农业向低平地区扩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干旱的威胁,却面临着如何排水洗碱、把低洼地改造成良田的突出问题,中国古代人民用建立沟洫体系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普遍形成了畎亩农田,垄作、条播、中耕的配套技术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吕氏春秋·任地》以“后稷”的名义提出农业生产的十大问题,头四个问题:“子能以窐为突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乎?子能使吾士(土)靖而甽浴士(土)乎?子能使[吾土]保湿安地而处乎?”说的正是如何把低洼盐碱地改造为良田;而它提供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畎亩农田以及实行以此为中心的一整套农业技术。因此,可以说,精耕细作农业技术首先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因应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其实,这不独畎亩技术为然。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北方旱地“耕、耙、耢、压、锄”耕作体系,是当地先民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春旱多风的威胁而创造的。南方水田“耕、耙、耖、耘、盪”耕作体系,以及圩田、梯田等技术的出现,无不与此相似。我国自然条件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相当严峻的一面,精耕细作正是我国古代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条件中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而创造的巧妙的农艺。 二 精耕细作的产生,需要以一定的人口为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