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T型导轨的试验规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梯T型导轨检验规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T型导轨(以下简称导轨)和导轨连接板(以下简称连接板)的试验方法、检验要求与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由T型钢经机械加工方式或冷轧加工制作的导轨,不适用于由板材经折弯成型的T型空心导轨。
?
2 引用标准
GB 228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6397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JG/T 5072.1—1996 电梯T型导轨
?
3 检验分类
3.1 导轨与连接板检验包括导轨轧制型材进厂检验和导轨、连接板的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两类。
3.1.1 出厂检验包括工厂检验与出厂交收复验,检验应在导轨制造厂内进行。
3.1.2 工厂检验由制造厂检验部门对受检件逐条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应加盖合格标记。
3.1.3 型式检验应由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负责进行,并需按正常包装送样至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验。
3.2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前要求
4.1.1 导轨与连接板必须有质量保证书或取样试验报告,其中导轨材料的力学性能应有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化学成分应有碳、磷、硫含量,及加工后导向面表面硬度,连接板需有材料抗拉强度。
4.1.2 导轨取样位置,T82以下导轨按图1所示位置取样,T89以上导轨按图2所示位置取样。
4.1.3 导轨与连接板材质试验试样应符合GB 6397的要求。
4.1.4 导轨与连接板材质试验试样应符合GB 228的要求。
?
4.2 表面粗糙度检测
4.2.1 导轨导向面、顶面、底部加工面与连接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应采用测量精度不大于土20%的粗糙度检查仪进行检测,工厂检验时可抽取不少于每批量的5%进行检验,其余用粗糙度样块进行对比检测。导轨两端面、榫与榫槽各面粗糙度,及其他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可用粗糙度样块进行对比检测。
4.2.2 导轨导向面的表面粗糙度沿导轨纵向与横向分别检测,导轨顶面沿导轨纵向检测。导向面与顶面检测点选取为分别在距导轨两端200mm范围内与中间位置任意抽检一处,取最大值。其余加工面按垂直于加工痕迹检测。
4.3 导轨形状与位置公差检测
4.3.1 导轨直线度与扭曲度的检测及连接板平面度检测的检测平台的基准面精度不应低于三级。
4.3.2 导轨在检验时,应采用垂直和水平放置两种方式进行,当在非垂直位置上进行检验时,由导轨的重量在支承基准平面上所引起导轨的自然挠度,可忽略不计。
4.3.3 导轨直线度与扭曲度的检测
?
a. 坐标测量法,该测量法用于导轨型式检验。如图3所示,将导轨的导向面自由状态贴靠在检测平台上,用检测平台上平面F为基准测导向面距顶、底两端各5mm处;用检测平台侧面E为基准测顶面中间处,以上均沿导轨长度方向测量,要求相邻测点不大于100mm,宜连续测量。在坐标纸上横坐标为导轨长度位置值,纵坐标为测值,对导向面顶、底各测点分别连接曲线,按导轨直线度要求分别在顶、底两条曲线上选取最大的(B/A)值,其中计算(B/A)值的基准线为四线凸凹极值点的贴切线,且两个极值点距离必须大于1m。同时,截取在同一横坐标上,顶、底两条曲线间上偏差与下偏差的相对差值除以这两处的间距(单位为米)后的最大值,即为每米相对扭曲值e,再折算为扭曲度γ,其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n1——为导向面顶、底测量位置间的距离,mm。
同样,导轨顶面的各测点,在坐标纸上另行画出曲线,按上述方法截取最大的(B/A)值。
b. 偏差比较法,该测量法用于出厂检验。将导轨如图3所示放置在检测平台上,使其中一个导向面自由状态贴靠在检测平台上平面F上,直接观察导轨导向面与检测平面F的间隙。用塞尺检测最大间隙B值与对应其间隙范围的较短边距离A值,取最大的(B/A)值,即为直线度,如图4所示。同时在导轨两端分别检测导向面顶和底边与检测平台间的间隙相对差值,计算导轨全长导向面的扭曲度。再用精度为0.01mm长为1m的平直尺,沿导向面纵向或对角线方向测量导轨中间段扭曲度值,再与全长的扭曲度比较,取每米扭曲度值的较大值即为该导轨的扭曲度。顶面直线度的检测则用顶面立靠检验平台,如图4所示,用塞尺检测间隙最大值月与对应其间隙范围的较短边距A值,取最大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