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语文教学中注重作文能力的培养.doc

发布:2017-02-28约2.1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语文教学中注重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 要: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当前十三五教改的新局势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把握作文材料和语言表达。要加强学生的作文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兴趣和勤于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欢的事物。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能力;遣词造句;观察材料      本人连续数年教六年级,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文教学,现如今作文课最让教师为难的是,学生抄作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家长为学生购置的各种《作文大全》、《名文选编》,成了孩子抄袭的工具书。无论作文课上教师给出什么样的题目与要求,都能找到相应的作文,对号入座,此时屡禁不止,苦寻其原因而不得。假日偶尔翻阅《语文教学概论》一书,颇有感触。   有人说,学生抄袭作文已经养成了习惯,一朝一夕很难改变。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坏习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会改的。学生的作文过不了两关: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学生拿到作文时,没有材料可写,教师提供了材料后,又无从写起。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直接或间接获得材料,突破材料关。而有了材料,并不等于有了文章。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关   (一)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文章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要使作文有事可写,就要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头脑中才能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选好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其次教给观察方法,即按一定的顺序、调动各种感官,展开积极的思维,抓住事物和现象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学生写家禽时,让其观察鸡妈妈和小鸡:鸡妈妈怎样保护小鸡;下雨了,鸡妈妈怎样为小鸡遮风挡雨;晚上,鸡妈妈又是怎样和小鸡休息的。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学生观察后有话可说可写,作文完成得很成功。   (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感觉直觉是认识的基础,观察是感知的高级形式。小学生因为知识少,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感受能力低。因而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指定观察的对象,确定观察过程中要完成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用词造句   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可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训练大大帮助学生度过表述关。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写作文到至关重要。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   造句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句子,在脑海中建立句子的概念,知道句子表示完整的意思。并且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学生用词造句,方法多种多样,我经常让学生完成说话或写话的练习,提供固定的句型,让学生填空,将排列错乱的词句整理成句子。   为了加强学生对句子的认识,还应进行扩句、缩句等练习。使学生了解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缩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扩句有利于学生把话说具体以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   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语言的概念,使他们知道句与句的组合,是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的。如,有的句子是并列关系的,有的是偏正关系的,而不是将毫无关系的两个句子随便放在一起的。   (三)培养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   培养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要注意三个问题:   1.指导学生确定中心   通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以及中心思想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从此建立中心思想的概念,明确一篇文章必须有中心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教师教我们通过什么事,歌颂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并告诉学生,要把中心思想贯穿文章的始终,把它具体鲜明的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认真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对完成作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选材不仅与中心思想有关,与文章的内容也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另外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其次还要指导学生选择生动鲜明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引人入胜。   3.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材料。   当学生组织好材料后,要想一想,围绕自己确定的中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才能使人看明白,把最能突出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进行详写,做到详略得当,而不是面面俱到。   总之,如果我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关,突破表达关,习作教学这一块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抄袭作文的现象也会不杜自绝。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