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配合 陈小燕 学习危急重症救护配合的重要性 1、提高护士综合救护技能临床应用能力 2、提高对病情综合能力 3、加强护士在抢救中的心理素质 4、掌握急诊的工作特点及危重症患者的处理 一、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急:就诊病人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切工作都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迅速处理。 忙:病人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在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 多学科性:就诊病人病种复杂,常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诊了,因而,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制度,另外,多数病人是初次急诊就诊,常常有传染病人,易造成交叉感染。 护士在急诊中的作用 二 、 处理原则 1.一般急诊:相应科室就诊、留观 2.危重病人:送抢救室紧急处理,后办就诊手续 平稳—转入病房 不平稳—入监护室抢救 需手术者—手术室 3.传染病人:先隔离,再转院或送相应科室 二 、 处理原则 4.成批伤病员处理: 5.特殊病人处理: 6.病人转运处理: 7.清洁消毒处理: 8.各项处理记录: 三、急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有较强的急救护理意识 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挽救生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同情心,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迅速应变能力。因此,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自觉地钻研业务,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逐渐养成对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提高急救护理意识。 2.快捷的反应速度 临床急诊,无论是病情和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这要求急救护士必须作出迅速反应,护士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急救工作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护士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 3.有效的反应质量 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的快速反应,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4.良好的服务态度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造成患者和其家属带来焦虑和痛苦,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对其和蔼、耐心解答和处理,避免出现“负面”反应。 5.良好的素质 良好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提高。急救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态度和蔼,同事间富有互相协助的精神,遇事齐心协力,营造一种有高尚医德、浓厚集体意识和崇高群体目标加精湛技术的协作氛围,把护士培养成技术过硬,心理稳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使得抢救质量得到保证。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2.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3.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Ⅱ型呼衰。 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 Ⅱ型呼衰——低氧血症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4.心力衰竭: 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5.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症”) (二)急危重症的处理技巧 1.最重要的专业思路与对策——对有生命危险的急症者,必须先开枪!再瞄准! 即:判断、但暂不诊断; 对症、但暂不对因; 救命、但暂不治病; 所谓先“救人”、然后再“治病”而不遵循“治病救人”的常规! (二)急危重症的处理技巧 患者病情按轻重缓急分为五类 (1)先:开枪!再:瞄准! A、呼吸困难(Asphyxia)端坐体位、立即开放气道、给予有效吸氧; B、大出血(Bleeding)立即彻底止血、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扩容; (二)急危重症的处理技巧 C1、心悸(Cardiopalmus)端坐体位、有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C2、昏迷(Coma)开放气道、有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D、濒死状态(dying)立即呼救、仰卧位、尽快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复苏药物 (二)急危重症的处理技巧 2.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适用于任何急危重症: (1)体位:仰卧、侧卧或端坐位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3)有效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4)建立静脉通路:应通畅可靠 (5)纠正水电酸硷失衡:酌情静脉输液(多选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