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的生物化学实验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从2010级中西结合专业随机抽取4个班,每班各随机抽取50人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报告的批改,称为对照组,共100人;另一组在学生做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后,老师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并就实验内容随机提问,称为实验组,共100人。 1.2成绩评定方法给每个班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授课的老师、内容与方式都相同。 期末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操作与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占50分,实验理论考试占50分,学生实验总成绩分为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4个等级,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总成绩,分析随机提问式批改实验报告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使用17.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实验对象成绩的差异。 2结果所有实验完成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各50分进行考核,统计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采用秩和检验分析,=-2.999,=0.003,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3讨论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同仁对生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采用随机提问式方法批改实验报告,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听课与实验操作都很认真,学生提问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学生多,实验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批改实验报告时老师是随机提问,而且在老师提问时很多同学在旁边,这两点使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思想不敢开小差;②由于老师所提的问题与实验操作和结果有关,这使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因而提高了实验课的效果;③在老师批改实验报告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听老师的提问与同学的回答,这相当于学生主动延长了学习时间。 由于随机提问式批改实验报告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该方法可以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作者周芳亮何迎春程莉娟张波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 肺 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10 99×10 / L 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2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