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第六单元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 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进位的概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熟练度。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运算,如36+7,58+30等,以及进位的情况,如47+6,39+8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将能够:
1.发展数学逻辑思维,理解加法运算中的进位原理。
2.增强数感,能够灵活运用数数和分解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3.提升运算能力,准确、高效地完成加法运算。
4.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对两位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素质方面,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维持他们的兴趣。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初步养成了课堂听讲、积极发言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但个别学生可能还未能完全适应课堂纪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纠正。此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先前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将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而薄弱的基础或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计算过程。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和探究,解决具体的计算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具和实物,如计数棒、小卡片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进位的概念。
4.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如“计算接力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PPT展示,动态展示计算过程,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以“小明的生日派对”为背景,展示小明收到的礼物,其中有若干个一包装的糖果(表示一位数)和几盒十包装的糖果(表示整十数)。
-提出问题:如果小明收到了36颗糖果,他的朋友又送来了7颗糖果和30颗糖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激发兴趣:邀请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展示例题:使用PPT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例题,如47+6,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讲解进位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如计数棒),形象地讲解进位的过程,强调“满十进一”的规则。
-互动讨论: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计算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并讨论是否正确,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类似的计算问题,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个体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展示答案: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4.课堂提问与互动(用时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什么时候需要进位?”,“进位后如何计算?”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互动游戏:开展“计算接力赛”,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5.总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果小明又收到了50颗糖果,他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课堂结束(用时5分钟)
-反馈:教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