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导线地线展放施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doc

发布:2018-10-25约1.8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006】 Q/CSG表1- B.17 导、地线展放施工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线线1) 工程编号:01.04.01-001 Q/CSG表1- B.17 设计桩号:N310-N320 放线段长:6.734km (耐张段N310至N313: 1.524km) 施工日期 2012年11月23日 检查日期 2012年11月24日 线类 相别 塔号线别 N310 N311 N312 N313 N314 导 线 左 或 上 1 → ○ ← 2 → ○ ← 3 → ○ ← 4 → ○ ← 中 1 → ○ ← 2 → ○ ← 3 → ○ ← 4 → ○ ← 右 或 下 1 →○ ← 2 →○ ← 3 →○ ← 4 →○ ← 地 线 左 →○ ← 右 →○ ← 栏内以图表示:→ 耐张管; ○ 直线管; ● 增加的直线管; □ 补修管; W 缠绕补修 序号 检验项目 性质 评级标准(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自检结果 质量等级 启委会验收组抽查结果 合格值 推荐值 损伤补 修档数 总 档数 1 严重损伤压接处理 关键 符合GB50233-2005 规范标准要求 放线段内无损 伤补修档80% 0 4 A 2 中度损伤补修处理 关键 符合GB50233-2005 规范标准要求 放线段内无损伤补修档85% 0 4 A 3 轻微损伤抛光处理 重要 符合GB50233-2005 规范标准要求 放线段内无损伤压接档90% 0 4 A 4 同一档内连接管 与补修管数量 关键 每线最多允许: 连续管1个补修管 (预绞式接续条)3个 每线每公里最 多允许各有1个 0 4 A 5 各连接管与线夹 间隔棒间距 一般 距耐张线夹≥15m、距悬垂线夹≥5m 距间隔棒≥0.5m 符合要求 4 A 6 导地线外包装质量 外观 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线盘完好外层无损伤 符合要求 4 A 监理单位验收意见:(评级):经核验未发现缺陷。 启委会验收组验收意见: 合 格: 项 不合格: 项 缺陷处理情况: 验 收 单 位 质量验收结论 签 名 班 组 自检合格 张三 2011 年10 月 20 日 施 工 队 自检合格 李四 2011 年10 月 25 日 项 目 部 自检合格 王五 2011 年10 月28 日 监 理 验收合格 赵六 2011 年10 月 28 日 启委会验收组 (只对所抽检分项工程签名确认) 年  月 日 备注 填写说明 1、本表上部为导、地线耐张管及直线连接管位置及导、地线损伤位置记录,应根据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按规定的符号画在相应的格内。每极中子导线的编号及方位,以线路的前进方向或架线作业指导书规定编号和方位为准。 2、本表下部为施工单位自查及质量等级评定,监理单位核查和启委会验收组抽查结果。施工单位自查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相应格内。 3、导、地线损伤补修处理:应按施工实际情况填写,如放线段内有损伤补修档应填写实际补修总档数,无损伤补修填写“0”, 4、导、地线损伤压接处理:应按施工实际情况填写,有损伤压接应填写实际总档数。无损伤压接填写“0”; 5、同一档内连接管与补修管数量:根据实际检查结果,符合合格值标准填写每线连接管、补修管实际个数;符合推荐值标准填写每线只有一处; 6、各接续管与线夹间隔棒最小间距:有接续管填写实测放线段内各接续管距离各线夹以及间隔棒的最小距离、无填写放线段内无接续管;符合推荐值应填写允许值距离的倍数; 7、导地线外包装质量:实际外观检查若有问题应如实填写,否则填写线盘完好、外层无明显损伤。 8、质量等级:按本标准的评定划分填写A、B、C或者D。 9、总档数填写放线段长实际记录总档数。 10、记录表内所填写文件与数据均为宋体小五号字。 11、记录表左边页边距为25mm,所有记录表均在一张A4版纸内。 12、N310-N320放线段共分4个耐张段,每个耐张段填写一张本记录表。其中放线段长填写“整个放线段总长”,本栏括号内填写“各耐张段塔号与长度”; 施工单位自检结果栏填写“整个放线段的检查情况”;两个放线段间直线档需压接直线管后升空紧线,则升空前压接的直线管填写至后放线段的展放施工记录表中。 13、工程编号后三位001-004表为本放线段的展放施工记录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