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剂学思考题.doc

发布:2016-04-29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 ?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dC/dt=kSCs 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Cs为药溶解度。此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K、S、Cs成正比。(1)增溶剂作用:在药剂中,许多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打不到治疗所需的浓度,此时经常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这种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2)乳化剂作用:一般来说,HLB值值8~16的表面活性剂可用作O/W型的乳化剂;HLB值值3~8的表面活性剂适用于W/O型乳化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及刺激性较大,故不做内服乳剂的乳化剂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作为外用制剂的乳化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内服制剂的乳化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外用或内服制剂。(3)润湿剂作用:用于解决制备混悬剂时粉末不易被润湿的问题,润湿剂最适HLB值通常为7~9,并应有适宜的溶解度才可起润湿作用。(4)做起泡剂和消泡剂: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稳定,因而具有起泡剂和稳泡剂的作用,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的HLB值,主要应用于腔道给药和皮肤给药。 (5)去污剂:常用的去污剂有钠肥皂、钾肥皂、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其他烷基li磺酸钠等。(6)消毒剂和杀菌剂:大多数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可以作为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的作用。根据需要使用不同浓度,可分别用于手术前的皮肤消毒、伤口或黏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等。 1、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意义 答案: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③微粒在体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一定大小的微粒在体内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④微囊、微球等根据载体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毒副作用;⑤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等等 2,简述stoke定律,并陈述根据stoke定律如何改善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由Stoke公式可知沉降速度V与微粒半径r2成正比,所以减小粒径是防止微粒沉降的最有效方法;V与黏度η成反比,即增加介质的黏度η,可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另外,降低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点(ρ1-ρ2)也是阻止微粒沉降的有效方法之一 V=2r2(ρ1-ρ2)g/9и 第九章 1、混悬剂的概念?哪些药物适合制备混悬剂的形式给药? 答案: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um之间,小者可分为0.1um,大者可达50um或更大。 适合制备混悬剂的药物:①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时;②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剂形式应用时;③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④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等,都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乳剂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答案;乳剂是指互不相溶的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液滴状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的基本组成;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ψ)形成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也可制备复乳,如W/O/W或O/W/O型。 天然乳化剂的种类 答案;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杏树胶,卵黄 乳剂稳定性包括哪些方面(五个方面) 答案;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何为干胶法和湿胶法 ① 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本法的特点是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时4:2:1,挥发油时2:2:1,液状石蜡时3:2:1。本法使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耆胶的混合胶 ② 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本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使成初乳,加水将初乳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与上法相同。 1,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有哪些区别? 答案:纯化水:将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需要检查细菌、热原和澄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