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4例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54例,采用法国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及阴道锥体训练。 结果 治愈15例(27.8%),显效28例(51.9%),无效11例(20.4%),有效率79.6%。 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效果明显,且其治疗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安全且无损伤,是症状较轻患者的首选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盆底康复;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观察
盆腔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使它们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未能很好恢复,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时,盆腔器官发生移位,称为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主要病种;主要包括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口脱出块物,伴或不伴腰部疼痛、下腹坠胀等多种不适症状,平卧时可减轻;许多患者同时伴有下尿道症状及尿失禁。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对经我院产科医师根据POP-Q定量评价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检查确诊为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54例,采用法国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及阴道锥体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经我院产科医师根据POP-Q定量评价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检查确诊为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54例,其中单纯子宫脱垂者38例,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壁膨出者9例,伴阴道后壁膨出者7例,伴尿失禁者31例。?
1.2 治疗方法 ?
1.2.1 盆腔生物反馈(biofeedback)治疗,选用治疗仪中的治疗脏器脱垂的处方程序治疗,先进行电刺激治疗,刺激周期设定为刺激4 s,休息4 s,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强烈收缩感而无疼痛为限度;然后通过置于阴道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盆腔肌肉活动,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来反馈提示正常及异常的盆腔肌肉活动状态,以使患者了解盆腔锻炼的正确性,从而获得正确的、更有效的盆腔锻炼。方法为每次20 min,每周2次,8周为1个疗程。?
1.2.2 阴道锥体训练,采用广州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阴道锥体进行训练。一套阴道锥体,由5个带有金属内芯的塑料球囊组成,球囊的形状和体积相同,重量为20~70 g。训练时从最轻的球囊开始,在阴道内保留1 min,逐渐延长保留的时间,当患者可以保留10 min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增加阴道锥体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每次15 min,2次/d,8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指标 ①盆底肌力值≥Ⅳ级。②POP-Q分度降为0度为治愈,Ⅱ度降为Ⅰ度为显效,分度无变化为无效。③应用脱垂生活质量量表并作满意度调查,主观评价其疗效[1]。?
1.4 评定方法 对经产妇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定,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按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将盆底肌力分为6个级别,即0~Ⅴ级。肌电基准值为患者用最大力收缩三次肌电位图上得到的最大肌电压值,在Ⅰ类肌纤维达到肌电基准值为40%以上的高度持续0 s,肌力为0级;持续1 s,肌力为1级,以此类推,Ⅱ类肌纤维达到肌电基准值为70%以上的高度的收缩次数,连续收缩1次肌力为1级[1],以此类推。?
2 结果?
治疗半年观察疗效:治愈15例(27.8%),显效28例(51.9%),无效11例(20.4%),总有效率为79.6%。?
3 讨论?
盆腔脏器脱垂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患者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异常痛苦。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研究表明,盆底肌收缩可以导致膀胱尿道连接部上提,盆底肌收缩与控尿能力密切相关,盆底功能缺陷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2]。阴道分娩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盆腔脏器脱垂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妊娠本身也是盆腔脏器脱垂的致病因素。目前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只是解决了解剖结构的异常,但对造成解剖异常的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这一根本原因没有得到实质上的纠正,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并发症,一般来说,轻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多接受非手术治疗。?
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是近年来应用比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