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在一些乡镇,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各级部门和老师家长们加以重视和改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中小学 问题 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现在已出现了小学生因为学习问题自杀的现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即规范落实的必要性
说到在农村小学规范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就不得不谈到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小孩子能出现什么心理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殊不知孩子低年级心理问题出现的少,到了中高年级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家庭和老师不注意教育方式,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出现,他们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在农村小学,很多老师和我一样一专多能,像我除了带好语文以外,还要带品德、美术、音乐,繁忙的工作使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很多,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想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而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知道的又很少,只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的心灵多些温暖。 因此即便学校有这方便的意识和想法也苦于师资力量薄弱而无力落实到位。
最后,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专门培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
由此可见,虽然在全国都提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成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改进。
具体措施即应对策略
第一,改变学校管理思想。学校应放开眼界,注重学校的长期发展,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在管理上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同时,学校也应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提供教师以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减少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改变教学时间安排。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同时考虑学生心理承受力进行课程安排,给学生以自修的时间,让他们有放松的机会,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三,学校与家庭联动。鉴于学生中的许多问题如学习兴趣低、不遵守纪律、不良行为习惯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家庭有关,学校有必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等,建立一种学校与家庭联动的教育模式,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四,向师生以及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同其他学科相比较,心理学算是一门新学科,因此,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可能有很多人对于心理学知识,却仍知之甚少。许多师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更谈不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因此让师生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认识自身问题,促进自我转化,也能使教师改变教育手段,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总结
心理健康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从观念上加以重视,同时从行动上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同样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