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文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 原始农耕文化 课型 讲授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南方和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了解南北方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向学生介绍半坡尖底瓶的设计构想及原理,让学生设计一个取水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向学生介绍半坡鱼纹彩陶盆的结构和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陶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居住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方法与过程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法和表格法,通过学习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原始农耕文化进一步探究中国原始聚落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原始先民从采集狩猎发展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教学重点 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和表格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和常规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课前预习 让学生收集农耕文化的有关知识,比如:
代表,特征等。
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那么谁能猜出中国最早的农业出现在什么时候?但是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让我们来看本节的学习内容。
进入新课:请大家阅读书本第13页,找到两个遗址:半坡和河姆渡。大家要知道,这两个遗址是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两个典型例证。让我们分别来看:
北方的农耕文化
大约距今8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肥沃的土壤适合某些旱地作物的生长。这里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期。这样人们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陕西西安半坡发现的原始聚落遗址,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很有代表性。
下面请大家阅读书本第9页的小字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表现答案:栽培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陶;建造半穴居房屋
大家还要注意,半坡先民已经使用了“木耒”这种工具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先民在发明了原始农业之后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这样他们就可以发展畜牧业和制陶业,因此,农业是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前提。
大家请看书本第8、9页的鱼纹彩陶盆和尖底瓶,讨论它们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同一时期我国南方也有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让我们来看。
南方的农耕文化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事宜种植水稻。大家请看书本第10页插图“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阅读本页天下列表格:
类别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捕鱼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表现答案:栽培水稻;饲养猪狗;渔猎;制造陶器;建筑干栏式房屋
大家请注意一个问题:从上节课到本节课,原始先民手中的工具有没有变化?劳动工具的改进(从打制到磨制)使劳动效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人类已从消极的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这样原始农耕就会促进原始聚落的形成,然我们来看:
原始聚落
随着原始农耕的发明,早期人类慢慢地向事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她们走出了洞穴开始搭建住所,形成原始的聚落群。
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建造半穴居式的房屋。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人们建造干栏式房屋,请大家看书第11页。
课堂检测:
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所在地区食品种类住房样式答案: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粟;水稻;半穴居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作业布置:填表题
原始农耕文化(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类别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与捕鱼业原始制陶业??始建筑业表现答案:栽培谷物、蔬菜和种植水稻;饲养 猪狗;纺轮制作麻布和渔猎;制造陶器;建筑半穴居房屋建筑干栏式房屋
板书设计 :
一、北方农耕文化代表——半坡遗址
类别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表现栽培粟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