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doc

发布:2018-06-27约1.9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四、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五、课时分配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 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 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 可以减少人员死亡?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生: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生:我们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同种血清和血液之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在载玻片两边分别标记A、B,然后对应各滴一滴A标准模拟血清和B标准模拟血清,将被鉴定的模拟血样(张某)分别滴在两滴模拟血清上,看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是标A的一侧出现浑浊,表明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 师: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 生:我们组的试剂瓶上标的也是张某,鉴定结果也是B型血。但是我们鉴定过程和他们组不太一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载玻片标有A、B的两端,同样滴一滴模拟血样,然后在标A的一侧滴加A标准模拟血清,在标B的一侧滴加B标准血清,结果是在滴加A标准血清的一侧出现浑浊,即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2—3个组进行鉴定。)   生:我们鉴定的结果是A型血,通过分析认为输A型或O型   生: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   师: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   师: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生: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生: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 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 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 的。   师: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 生:我长大成年愿意参加无偿献血,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师: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血型的发现 同型输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