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的1.doc

发布:2017-11-22约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院系: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 1001012 姓名: 组号: 第四组 指导老师:王国兵 日期: 2012年11月17日 实习一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 一.实习目的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通过对森林土壤群落蚯蚓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 二.实习方法 在五块林分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数据。 1. 用铁铲挖出40cm×40cm×40cm的土方; 2. 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 3. 在每片林中随机设置四个重复调查实验样地(样地间距10米以上),结果取平均值; 4 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 三.实习工具 铁锹 米尺 砝码天平 计算器 自封袋 标签等。 四.实习地点 下蜀林场栎林 竹林 杉木林 板栗林和火炬松人工林。 五.实习数据 森林土壤动物群落调查表(蚯蚓) 森林 0—10cm 10—25cm 25—40cm 数量(条) 鲜重(g) 数量(条) 鲜重(g) 数量(条) 鲜重(g) 竹林① 竹林② 2 1.10 竹林③ 3 1.60 1 0.80 竹林④ 3 1.10 1 1.55 次生栎林① 5 1.50 次生栎林② 次生栎林③ 次生栎林④ 火炬松人工林① 5 0.60 火炬松人工林② 2 0.28 火炬松人工林③ 2 0.75 1 0.21 火炬松人工林④ 2 2.40 1 0.29 杉木林① 2 0.30 1 0.45 杉木林② 2 0.20 杉木林③ 2 1.10 杉木林④ 4 1.10 1 0.39 板栗林① 4 1.50 5 2.90 板栗林② 3 2.40 4 1.65 板栗林③ 4 0.79 4 1.59 板栗林④ 4 1.70 1 1.59 各林分土方中蚯蚓数据平均数 森林 0—10cm 10—25cm 25—40cm 数量(条) 鲜重(g) 数量(条) 鲜重(g) 数量(条) 鲜重(g) 竹林平均 2 0.95 1 0.59 0 0.00 次生栎林平均 1 0.38 0 0.00 0 0.00 火炬松人工林平均 3 1.01 1 0.13 0 0.00 杉木林平均 3 0.68 1 0.21 0 0.00 板栗林平均 4 1.60 3 1.54 1 0.40 六.数据分析 表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 森林类型 0cm~10cm 10cm~25cm 25cm~40cm 合计 数量/(条/公顷) 鲜重/(g/公顷) 数量/(条/公顷) 鲜重/(g/公顷) 数量/(条/公顷) 鲜重/(g/公顷) 数量/(条/公顷) 鲜重/(g/公顷) 竹林 125000 59375 62500 36875 0 0 187500 96250 次生栎林 62500 23750 0 0 0 0 62500 23750 火炬松人工林 187500 63125 62500 8125 0 0 250000 71250 杉木林 187500 42500 62500 13125 0 0 250000 55625 板栗林 250000 100000 187500 96250 62500 25000 500000 22125 图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数量及鲜重 图二:竹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 图三:次生栎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 图四:火炬松人工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 图五:杉木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 图六:板栗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 以上结果与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有关。 图表分析:通过对表一的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杉木林、火炬松人工林、竹林、次生栎林(图一)。由于土壤蚯蚓含量与土质疏松程度和土壤肥力有着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火炬松人工林其次,而次生栎林和竹林土壤肥力等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 蚯蚓改良土壤结构。蚯蚓的取食和掘穴行为形成的生物孔隙和团聚体,强烈地影响了土壤结构。近年来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了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速度等,认为蚯蚓具有较高的水稳性以及优良的供肥保肥能力,称之为“微型的改土车间”。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吐排粪等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