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凯恩斯模型 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劳动市场:Nd(W/P)=Ns(W/P) 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存在生产过剩和大量失业,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1.对传统经济学前提的否定 1.核心:有效需求理论。 2.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因素):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 流动偏好。 消费函数 均衡条条件:I=S中,I已经被被假定为常数,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 ≡ Yd-C,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与微观经济学中强调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同,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 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还是现期收入与对未来收入预期同时决定现期消费?如果说未来收入会对当期消费发生作用,消费者怎样判断未来收入水平? 有关假说如凯恩斯(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生命周期假说(或终身收入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弗里德曼(Friedman)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假说等。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 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ΔYd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线性消费函数(1) 最简单处理办法:(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2)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C = a + bYd (a0, 0b1) 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和b是系数。这是试图解释消费行为的方程,称为结构方程(structural function)或行为方程(behavioral function)。 斜率表示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带来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MPC)。 线性消费函数(2) 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大于零。 线性消费函数(3)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b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 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 ● 斯密西斯的短期消费函数 ● 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 ●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 莫迪利安尼的消费函数 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 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 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 终身收入假说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终身收入假说 基本结论: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恒常收入假说 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 1.储蓄倾向 MPS递增。 2.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 S=Y-C S=f (Y)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储蓄与可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S=S(Yd) 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MPS= ΔS/ΔYd 线性储蓄函数: S=Yd-C=Yd-(a+bYd) S=-a+(1-b)Y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