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为什么要灭菌?P57;怎样保证纯种培养?;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电磁波、射线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主要是高压蒸汽灭菌)
化学药剂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上节知识回顾;§1 培养基的灭菌P65;;;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常用“热阻”表示;2、 对数残留定律P65;一般考虑产芽胞细菌和细菌的芽胞之和作为计算依据。
在设计时常采用Nt=0.001(即1000次灭菌中有一次失败的机会)。;例: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 ℃下进行实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121℃时灭菌速度常数为1.8min-1。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
;解: N0=40× 106× 2× 105=8× 1012(个)
Nt=0.001(个) K= 1.8min-1;不同灭菌条件下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情况;※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杀死速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 的增加
※结论2:在灭菌时选择较高的温度、较短的时间,这样便既可达到需要的灭菌程度,同时又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杂菌的种类与数量
灭菌温度与时间
培养基成分
pH值
培养基中的颗粒
泡沫
;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
在固形物含量高的情况下,灭菌温度可高些。;pH值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大。pH值愈低,灭菌所需的时间愈短。
pH值6.0~8.0,微生物最耐热;
pH值6.0,氢离子易渗入微生物细胞内,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培养基中的颗粒小,灭菌容易;颗粒大,灭菌难。
一般含有1mm的颗粒对培养基灭菌影响不大,但颗粒大时,影响灭菌效果,应过滤除去。;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传热困难,热难穿透过去杀灭微生物。
对易产生泡沫的培养基在灭菌时,可加入少量消泡剂。;? 空气排除情况 ;三、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P69;分空气过滤器灭菌
并用空气吹干;2、灭菌时间的计算;;
例1: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0C温度下实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已知1210C时灭菌速度常数k=1.8min-1,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时间。
解:N0=40×106×2×105=8×1012(个)
Nt=0.001(个) k=1.8(min-1)
㏑(Nt/N0)=-kt
t=2.303/k[lg(N0/Nt)]=2.303/1.8[lg(8×1015)]
=20.34(min)
由于升温阶段就有部分菌被杀灭,特别是当培
养基加热至1000C以上,这个作用较为显著,
故实际保温阶段时间比计算值要短。
;
例1: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0C温度下实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已知1210C时灭菌速度常数k=1.8min-1,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时间。
解:N0=40×106×2×105=8×1012(个)
Nt=0.001(个) k=1.8(min-1)
㏑(Nt/N0)=-kt
t=2.303/k[lg(N0/Nt)]=2.303/1.8[lg(8×1015)]
=20.34(min)
由于升温阶段就有部分菌被杀灭,特别是当培
养基加热至1000C以上,这个作用较为显著,
故实际保温阶段时间比计算值要短。;发酵罐;1、连续灭菌的设备;(3)维持罐:使料液在灭菌温度下保持5?7min。因为:连消塔加热的时间很短,光靠这段时间的灭菌是不够的;
(4)冷却管:使料液冷却到40?50°C后(冷水喷淋),输送到预先灭菌过的罐内。 ;喷淋冷却连续灭菌流程;喷射加热连续灭菌流程;3、灭菌时间的计算
㏑(Ct/C0)=-kt t=2.303/k[lg(C0/Ct)]
式中:C0、Ct分别为单位体积培养基灭菌前、后 的含菌数。
?
;例2.某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采用连续灭菌,灭菌温度为1310C,原污染程度为每1ml含有2×105个杂菌,已知1310C时灭菌速度常数为15min-1,求灭菌所需的维持时间。
;;作业;§2 空气除菌P72;氧气
氮气
惰性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大小;本节内容;一、空气除菌的方法 ;1.过滤除菌的种类
绝对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