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光纤通信光纤概要.ppt

发布:2017-02-04约1.85万字共1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 ★制约了光的传输 ★反向光回到光源中使得光源不稳定 ★波长信道串扰 减小SBS对系统影响的主要措施 减低入纤功率(减小中继间隔) 增加光源线宽(色散限制) 阈值功率 增益系数 对于SiO2 同样,Pth,SBS可低至1mW,特别是在1550nm最低损耗处,将极大地限制光波系统的注入功率。但以上估计忽略了与入射光有关的谱宽效应,在典型系统中阈值功率可增大至10mW或更高。不过还应注意消除。 SRS的阈值功率较高。由于光波系统中的注入功率一般低于10mW,因此SRS一般对光纤损耗不起作用。 (1)自相位调制(SPM—self-phase modulation) 2、非线性折射 在大功率光信号的作用下, 光固有的折射率将随光 的强度发生变化,新的折射率为:n1=n0+ g p /Aeff 由于光的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光场自身引起的 相位变化,叫自相位调制。 脉冲有压缩的趋势 脉冲的前沿产生红移(频率变低,速度减少) 脉冲的后沿产生兰移(频率变低,速度加快) (2)交叉相位调制(XPM) 某一信道的光场由于非线性效应受到来自 相邻信道的光场的影响而发生相移。 影响:形成串扰 (3) 四波混频(FWM) 相距很近的波长之间发生耦合,在其间隔产生新的无 用波长 。 f1 f2 f3 f0 f0 = f1 ± f2 ± f3 四波混频的抑制: 1、降低光功率(不可行) 2、加大通光面积(可行) 3、增大信道间隔(不可行) 4、保持一定的色散(可行) SBS、SRS及FWM过程所引起的波长信道的增益或损耗与光信号的强度有关。这些非线性过程对某些信道提供增益,而对另一些信道则产生功率损耗,从而使各个波长间产生串扰。 SPM和XPM都只影响信号的相位,从而使脉冲产生啁啾,这将会加快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尤其在高速系统中。 2.7 常用光纤 目前ITU-T规定的光纤代号有 G.651光纤(渐变多模光纤) 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 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 G.654光纤(低损耗光纤) 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1、G.651光纤 多模渐变光纤(GIF) 工作窗口:850 nm, 1310nm 缺点:不能用于大容量,长距离通信 应用:接入网, 局域网 纤芯直径 包层直径 纤芯不圆度 包层不圆度 同心度误差 NA 衰减系数 色散系数 带宽 2、G.652光纤 常规单模光纤或色散未位移光纤(第一代单模光纤) 工作窗口:1310nm(零色散) 1550nm(最小损耗) 应用:我国干线主要采用G.652 缺点:低损耗和低色散不能兼有 色散受限距离短 结论: 不适用于10Gb/s以上速率传输,但可应用于 2.5Gb/s以下速率的DWDM。 0 +18 ≤0.36 ≤0.22 1310/1550 1310 ≤1260 9 要求值 1310nm 1550nm 1310nm 1550nm 1310nm 色散系数(ps/nm.km) 衰减系数 (dB/km) 工作 波长(nm) 零色散波长(nm) 截至 波长(nm) 模场 直径 (mm) 性能 3、G.653光纤 色散位移光纤(第二代单模光纤) 工作窗口:1550nm 通过制造工艺将零色散转移到1550nm处, 使得光纤在1550处同时具有零色散和最小 损耗。 应用:长距离全光中继传输。 缺点:1550nm 的零色散带来严重的非线形效应, 不利于密集波分复用。 结论: 适用于10Gb/s以上速率单信道传输,但不适用于 DWDM应用,处于被市场淘汰的现状。 -18 0 ≤0.45 ≤0.25 1550 1550 ≤1270 8.3 要求值 1310nm 1550nm 1310nm 1550nm 1310nm 色散系数(ps/nm.km) 衰减系数 (dB/km) 工作 波长(nm) 零色散波长(nm) 截至 波长(n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