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报告电子档规格-台中荣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顱底顯微神經解剖報告
服務機關:台中榮總神經外科
姓名職稱:張維傑
地點:彰濱秀傳IRCAD中心
出國期間:102.09.25~102.09.27
摘要
參加顱底及內視鏡手術腦部解剖之研習。在本次的研習之中,觀察顱底解剖結構及腦部神經血管的分佈、各種開顱方法須注意可能影響或是傷害的結構組織,顱底內視鏡。除了課程,最重要的是解剖研究室進行大體顱底手術之操作及顯微神經構造之研究。此外,來自法國美國泰國及台灣自己的老師詳盡仔細地指導,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及深入顱底手術
目的
要進行一個安全且成功的顱底手術必須對解剖結構充分暸解。就好比開車般,開到哪裡接著會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暸若指掌,才能游刃有餘完成手術。外科手術好比練功夫一樣,必須有基本功才能發展更高深的武藝。顱底解剖就是神經外科傳統的基本功夫。一定要不斷下功夫努力熟稔此處。
傳統開顱手術進展成越小越好一直都是神經外科界發展的方向,然而此一發展方向雖然可以減少醫源性傷害,卻也有它的缺點。早期的顯微鏡手術就發現下列缺點:一、手術被限定在狹窄的路徑空間中,當進行深部手術時鄰近的重要組織,如腦幹部、顱底血管及神經較易受到傷害。二、須要較多及較強的腦組織牽引以打開手術視野。三、當手術及顱底部病變時,須移除分健康的顱骨,容易造成腦脊髓液滲漏、感染及美觀上的缺憾。
這次特別教導鑰匙孔迷你開顱術(keyhole craniotomy) 的運用,此開顱術只須約硬幣大小的顱骨切開就可以進行深部病灶手術。同時對腦組織所須的牽引很小,自然醫源性傷害也相對的減少。此技術之所以仰仗的即為新的術式(surgical approach)。如第三腦室的經脈絡叢術式(transchoroidal approach),與腦下垂體腫瘤的經鼻腔內術式(endonasal approach)。很明顯的這幾些突破的基石仍是神經解剖學,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確實掌握神經解剖學的知識與新的進展才是神經外科發展的一大動力。
最後一天進入神經內視鏡手術。為近年來神經外科界內一新興之技術,目前廣泛運用在腦部、脊椎、手汗症等含跨神經外科各大領域之手術,除了能夠讓手術視野更加清楚以增加手術安全性,同時更具備了傷口小、低侵入性、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因此是目前國內外各大醫院神經外科的發展重點。
過程
法國IRCAD微創中心微創手術是外科史上革命性的改變,也是外科醫師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彰濱秀傳健康園區與法國IRCAD微創中心結盟成立亞洲第一座IRCAD微創手術訓練中心。微創所指的是目前外科手術中的先進技術,也就是利用微小的手術傷口為病患進行治療;不同於一般外科手術,微創手術醫生必須要再學習機械、電腦方面的課程,因此國內進行微創手術的醫師大多要到法國進修取得證書,這次和法國IRCAD微創中心合作,引進他們的師資和設備,設立亞洲第一座的微創醫學訓練中心。法國 IRCAD腹腔鏡微創手術訓練中心具備一流的師資與設備,自從1994年成軍以來,迄今每年有超過3200人到法國Strausbourg接受由馬赫司克教授領軍的團隊訓練,醫師等候訓練的時間長達半年以上,其訓練之專業性、完整性及以學員為中心的設計,目前在世界上無出其右。2001年9月,外科史上醫療史上的創舉,法國馬赫司克教授透過機器人宙斯,坐在紐約西奈山醫院,為遠在法國阿爾薩斯省史特拉斯堡大學附設醫院的膽結石病人,進行遙控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未來亞洲 IRCAD訓練中心除了腹腔鏡、內視鏡及放射影像治療等,也將具備機器人手術之訓練。
法國 IRCAD成立亞洲 IRCAD微創手術訓練中心,台灣IRCAD佔地一千五百坪,其中有一個環狀設計、有20個手術台的實驗室和一座動物實驗室,訓練中心硬體建築成本,不含內部醫療設備約二億元,預估第一年有120位醫師,第二年約有800位醫師於台灣受訓,依法國二日受訓課程,每位醫師依科別不同每次費用約800-4000歐元。
解剖課程
解剖課程老師有S. Froelich(France),C. Debry(France),Damien Bresson (France) Philippe Herman (France), Jens Lehmberg (Germany) ,James Liu (USA), ?CC Shen (Taiwan)?,YK Tu (Taiwan),?W Tirakotai (Thailand)。全程英語教學,在此研究室內除了擁有足夠的大體以供研究之外,對於器械方面也是一應俱全!大至顯微鏡、氣鑚,小至各種顯微手術器械,與手術室開刀一樣。經課堂上課後即到解剖手術台上實證。由於神經解剖學對於一位神經外科醫師的重要性,因此在此次研修的過程中也進行神經解剖的再學習。
大體顱底手術之操作及顯微神經構造之研究陸續完成了fronto-orbito-zygomatic ap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