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巧妙的组合摘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课 巧妙的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性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教材选登了主每年感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教学目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方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教学准备:
三种基本形的模板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回
忆
导
入
小朋友们,我们学过哪些基本的形状呢?
有圆形、方形、三角形 方形包括有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手里有很多着这三种形状,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大小、长短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是圆形、方形、三角形
学生讨论回答
从基本形的回忆来导入本课,学生让感到熟悉,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透
叠
图
形
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
比较
这两种叠加方法有什么不同?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摆一摆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让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理解透叠的含义,并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透叠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创
作
制
作
作业要求:利用透叠或叠加的方法制作一幅画。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用基本形来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使学生对透叠有更深的理解
评
价
交
流
先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
学生互相交、评价
这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活动二: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欣
赏
导
入
上节课我们用三种基本形相互的透叠和叠加组合成了不同的作品,今天这节课,运用这种方法来画一幅画。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幅著名画家米罗画的画。你能从这幅画中找到哪些基本形的透叠呢?
学生讨论回答
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的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含义
讨
论
步
骤
让学生根据范画一起讨论步骤
1、在任意位置画三种比较大的基本形
2、用同样的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
3、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
4、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了解作画步骤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交
流
评
价
先由学生互评、自评,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
这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后记: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本课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本课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本课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教材为学习者呈现了三种折纸方法以供参考,在作业内容选择上也提供了一些形象,设置了一些小情境,使游戏活动的容量有了新的拓展。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教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乐趣。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
教师出示卡通形象:
并念儿歌:
红红、黄黄和蓝蓝,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族,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这三个小伙伴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三原色
我们这个美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