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用2013文化文学常识导学案201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 文学文化常识 导学案
编写:史泉华 审核:孟巧玲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
1.背诵课本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2. 了解民族特有的常见文化知识。
【预习练习】
㈠选择题:
1.(2012.辽宁)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 ( )
A.《雪》——鲁迅—《朝花夕拾》 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曲
C.《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英国 D.《马说》——韩愈——唐代
2.(2012.凉山)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B.《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编年体通史《史记》。
3.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辰,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鸳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不回。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4.(2012.桂林?找出“花飞奠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诗句在初中课文中的____。
文人四友是指: 、 、 、 。
7.范进参加乡试考试中了举人,如他想考上进士,最后得参加 考试。
8.典故“高山流水”是一则春秋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 两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7.范进参加乡试考试中了举人,如他想考上进士,最后得参加 考试。
8.典故“高山流水”是一则春秋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 两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9.写出下列古诗文中常见借代词语的意思:
桑梓 巾帼 鸿雁 社稷 汗青 闾左 骚人
【导学过程】
一、考点破译
1.考纲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是: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较常见且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3.重点考查:①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及他们的代表作品。②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二、特别提醒:文学对常识的考查,要特别留意那些仍“活”在我们生活和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今已溶在我们思想里的“语言”。
三、典例精选训练
【选择题】
10.(2012.郴州市)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书,记录了孔子的言行。
B.朱自清,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春》、《背影》。
C.《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D.《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叙事诗,写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11.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 )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填充题】
12.(2012.牡丹江)“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记西厢镜。”中的“儒 林 ”指__ 写的《 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就节选自其中。“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湖”指的是 ,它所纪念的文学家是 ,由这幅对联我们可以想到他的两句名句是: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