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数学教材第22-23页:教学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完成例10及相应“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五第1—3题。2、教材内容的地位及其作用近似数的概念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调查和直观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教学,一方面为学习—求较大数的近似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积的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以及为除法试商等内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好数学的热情。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会写、会用“ ”;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5、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6、教学准备1) 布置调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如我们的祖国陆地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或我家房子的面积大约有70平方米等,像这样的大概数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你了解吗?请你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数据。2) 制作教学课件二、教法、学法指导1、近似数的概念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教学近似数的概念,教师采用调查法和直观描述法,让学生在调查和直观描述中了解近似数的用处,体会到近似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科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科综合的需要。通过数学小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教师采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语、数教材的页数作为数据)编题,一方面克服例题给予学生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减少机械模仿的成份;另一方面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解答起来会兴趣更浓。4、本课教学重点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突出重点方面教师把突破口放在指导学生理解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让学生采用比较(想: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先看这个数更接近哪个整百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数的近似数),再让学生按想这种思路尝试求一些数的近似数,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组、观察和比较,体会这些数的特点,讨论得出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从而理解“四舍五入法”。同时又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找到省略千位或十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从而为总结求万以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提供铺垫。本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哪一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采用题组练习,如求6253≈(几千) 6253≈(几百) 6253≈(几十), 让学生在练习、比较和观察中明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了解省略的最高位是谁,再根据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来决定是“舍”还是“入”,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满“5”,就“入”,否则就是“舍”。三、教学程序设计? 交流导入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老师随机板书这些数据,然后指出以上数据都是近似数,并告诉学生近似数是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过渡: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导入,板书课题)(本设计的训练意图:学生通过直观描述,体会到近似数的广泛应用,培养交流能力的同时,也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和新课的导入起到过渡和、铺垫的作用。? 自主探索,领悟新知1、学习求近似数,会写、会用“≈”1) 尝试找近似数师让学生汇报:第六册数学书和语文书分别有几页?学生汇报之后,师通过媒体,出示题目:第六册数学书有123页,第六册语文书有165页。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师让学生读题后,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接着,学生思考、讨论:123大约是几百?165大约是几百?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123大约是100 想:因为123与100只相差23,与200相差77,所以123比较接近100。165大约是200 想:因为165与100相差65,与200只相差35,所以165比较接近200。2) 教学“≈”?
?
约等号
读作:123约等于100
师让学生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