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市铜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高二历史.docx

发布:2017-04-21约7.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7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徐州的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并称为“汉代三绝”,其中汉画像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价值。此汉画像石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北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3.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做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中国哪种经济形态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繁荣的手工业经济 D.祥和富足的乡村生活 4.《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 一岁费数钜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 东西织室亦然。”对材料中提及的手工业生产模式理解不准确的是(??)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生产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D.其制作工艺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 5.“茶神”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对某一瓷器做过“类银、类雪”的比喻,该瓷器是: A.青瓷 B.粉彩瓷 C.白瓷 D.唐三彩 6.明朝张翰《松窗梦语》中“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琦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7.“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食官??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 D.盐铁专营 8.张之洞认为:“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 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 南通大生纱厂 D. 轮船招商局 9. 某地方志记载“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A.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外国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0.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2、5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政策鼓励创办实业 B.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2.下图为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下列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年份纱锭(枚)布机(台)1913482192198619145447802316191864757027361919658748383919208428944139192112482824139①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民国倡导使用国货 ③欧洲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④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3.以下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经济成分中占主导地位 ②促进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是近代最先进的经济成分 ④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4.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总要有一点独立的能力,……而我们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一旦风吹草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援我们完全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