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课件》初中音乐粤教花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课件_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拉德茨基进行曲》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聆听《军队进行曲》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 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初步欣赏乐曲 1、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 3、复习管弦乐相关知识:乐队分组、基本编制、主要乐器等。 2、第一部分主题 3、第二部分主题 作曲家简介 及创作背景 A、卡拉扬的指挥动作在各段音乐的不同表现。 B、歌曲不同的音乐表现特点,卡拉扬的指挥 动作也不一样。 C、观众如何在指挥的引导下进行有节奏的鼓掌。 拓展: 1、观看完视频后,分组探讨本曲中的简单指挥 动作。 2、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其他表现形式的 《拉德茨基进行曲》。 * * * 2、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三个 问题: A、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B、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C、其音乐表现形式是什么?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 (管弦乐合奏,进行曲体裁) 4、结合本曲音乐特点,回顾进行曲体裁。 (本曲节拍为偶数拍2/2拍,主要节奏特点是以弱起、八分音符节奏为主,作品体现平稳、轻松、愉快的节奏特点) 二、赏析各段主题 1、引子 A、引子是用什么力度表现的?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情绪? (力度强,情绪欢乐激昂、辉煌果断,由乐队全奏来表现) B、请学生用击掌方式模仿这个主题轻快活泼的节奏特点。 A、第一部分主题A与引子的节奏有何不同? 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由弱起节奏构成的旋律为级进走向,虽是进行曲, 却具有圆舞曲的轻松愉悦的气质和轻巧愉快的情绪) B、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掌,体会此段旋律的轻快、愉悦。 C、第一部分主题B与主题A有何相同与不同? 它的力度、情绪上如何表现? (主题B模仿主题A的旋律,节奏相同,但音高、旋律上稍有变化。力度更强,情绪更显高昂、激动) 第二部分主题与第一部分主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在一段引子后进入本段的主题,力度为中强到中弱,情绪较之前有所变化,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奏出了柔美的旋律) 4、分组讨论:根据教材指挥图像提示,以及聆听各段主题音乐是的想象,讨论一下每段主题用什么样的挥拍手势,并说说理由。 5、乐曲的基本曲式为再现复三部曲式: 引子+A+B+A’+C 作曲家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名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创作背景: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 1766.11.02-1858.01.05)是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在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