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50年代以来,国内兴建了大量水电水利枢纽工程,在处理工程泥沙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总结经验和统一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的技术要求而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 中的一个行业标准。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1990年下达了编写任务。
目前尚未找到国外可以借鉴的工程泥沙设计规范,在国内本规范也是首次编制,因此只能通过大量调查和收集实测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咨询,编制初稿,并广泛征求勘测设计、运行管理、科研院所和有关高校等单位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形成了本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6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白荣隆、朱鉴远、主静远、许德凤、吴孝仁、杨贵斐、余厚政。
本规范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1 范 围
1.0.1 本规范给出了水库泥沙设计要求、计算方法,水电水利枢纽防沙设计,河道变形预测及泥沙观测规划等技术内容。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泥沙设计,小型水电水利枢纽工程可参照执行。
1
2 总 则
2.0.1 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必须重视基本资料和调查研究;应根据河流输沙特性和工程特点,研究水库泥沙调度方式,合理选用计算方法和有关参数,研究工程泥沙防治措施;通过方案比较,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成果。
2.0.2 水电水利工程的泥沙问题应根据泥沙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严重和不严重两类,区别对待。泥沙问题严重的水电水利工程,应对主要泥沙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必要时应进行泥沙模型试验。
2.0.3 水电水利工程的泥沙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
3
3 术语、符 号
3.1 术 语
3.1.1 床沙:组成河床的泥沙。
3.1.2 入库输沙量:进人水库周界的总输沙量。
3.1.3 含沙量历时曲线:年内日平均含沙量大于等于某级含沙量出现天数与该级含沙量的关系。
3.1.4 流量与累积输沙量曲线:年内日平均流量大于等于某级流量的输沙量累积值与该级流量的关系。
3.1.5 水库泥沙调度:为控制人库泥沙在库内的淤积部位和高程,达到排沙减淤目的所进行的水库运行水位调度。
3.1.6 排沙水位:水库在排沙期间允许的上限水位。
3.1.7 凋沙库容:水库中供泥沙冲、淤调节使用的库容。
3.1.8 泥沙数学模型二用来描述泥沙运动规律,反映其数量关系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
3.2 符 号
3.2.1 泥沙通用物理量的符号和法定单位列入表3.2.1。
4 基本资料的收集及评价
4.1 基本资料的收集
4.1.1 泥沙设计应了解工程所在流域的以下情况:
(1)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2)气象、水文和河流特性。
(3)水土流失概况。
(4)人类括动和水上保持概况。
4.1.2 应根据工程和泥沙设计的需要,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1)库区和枢纽下游影响河段的地形图和纵、横断面资
料。
(2)库区城镇、工矿区和重要设施的位置和高程,枢纽下游
影响河段内水电水利工程和重要设施的位置和高程。
(3)库区和枢纽下游影响河段的天然水面线、床沙颗粒级配和河道演变资料。
(4)库区和枢纽下游影响河段的大、中型滑坡、塌岸、泥石流沟的分布和活动性等资料。
(5)设计依据水文站历年逐月和逐日的平均流量、悬移
质含沙量、输沙率,历年逐月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和水温等资料。
(6)工程所在流域有关水文站的水文、泥沙资料。
(7)工程上、下游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性、运行方式和水
文、泥沙资料。
4.1.3 泥沙问题严重的大、中型工程,所在河流或河段无泥沙测验资料时,应设站或在已有水文站进行泥沙测验。
4.2 基本资料的评价
4.2.1 对收集的基本资料应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价。
5
4.2.2 对收集的泥沙资料,应在了解测验、整编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检查,对可疑或不合理的,应进行深人分析研究,作出处理。
5 入库输沙量计算
5.l 流域产沙分析
5.1.1 应根据工程所在流域的泥沙资料,分析工程控制流域的产沙地区分布、特性和成因。
5.1.2 泥沙问题严重的大型水库应对重点产沙地区进行调查。
5.1.3 上游有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时,应分析其对设计工程所在河段输沙特性的影响。
5.2 悬 移 质
5.2.1 设计依据水文站泥沙测验资料具有20年以上连续系列,可直接统计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不足20年的,应进行插补延长。
5.2.2 设计依据水文站控制流域内有下列情况,应对其泥沙测验资料进行处理:
(1)滑坡堵江、溃决,使天然输沙特性发生重大改变;
(2)上游有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使设计工程所在河段输沙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