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 贫困生们又在做什么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学了 贫困生们又在做什么呢?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陆续开学了,那么这个时候,曾经是我们《圆梦行动》主角的那些贫困大学生们又在做什么呢?他们是否都已经如愿地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了吗?
她叫赵彦玲,家住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路家村,在今年的高考中,她以文科598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年9月9日上午,在母亲的陪伴下,赵彦玲从吉林老家来到北京的学校报到,而在两个多月前,对于正在经历的这一刻,她想都不敢想。
赵彦玲家中一共有五口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彦玲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哥哥和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哥哥两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而导致聋哑。就在彦玲小学毕业那年,也就是2000年,哥哥又患上了肺结核,虽然疾病缠身,但是这一年,哥哥却凭着过人的毅力考取了长春市特殊教育学院。这一年,家里前前后后的支出加起来有两三万元,对于一个除了种地而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这些钱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一负担直接影响到彦玲的学业。
彦玲:我们村里的人,都劝我爸、我妈,小姑娘供没有用。我就不信!我就不信小姑娘非得比小小子差,我就非得做给他们看,每次成绩稍微下降一点,我就使劲往上追,我就非得要超过他们,非得要得第一。
由于非要得第一,彦玲学习比以前更加刻苦。2003年中考时,她以全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敦化市最好的高中——敦化实验中学。尽管当时家里很穷,但是在开学的时候,父母还是想方设法筹措了1000块钱,让她开始了高中学业。在随后的高中三年里,她不但努力学习,而且在生活上还尽可能地节俭,一身校服是她在高中期间的主要穿着。
除了校服,高中三年里,彦玲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而她在不穿校服的时候,所穿的衣服都是亲戚或同学送的旧衣服。高一的时候,一位同学曾经送给她一条旧的牛仔裤,这条裤子,她穿了整整一年。
赵彦玲:上楼的时候我不敢走到别人的前面,因为我怕别人看到那个洞,我就走到旁边,走到楼的一侧。或者是下面有人的话,我就给他让路,让他先上,等到没有人了,我就快点跑,跑到班级去,坐下去,也许别人就看不到那个洞了。
穿倒是其次,可吃怎么办呢?同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彦玲也是非常地艰苦。
彦玲:早上去食堂,因为食堂比较的便宜。它那个素馅的包子有那个8毛钱的,就是8毛钱两个,我就可以买够一天的装在书包里,等到放学的时候,别的同学走光了,我再拿出来吃。因为我们同学都不喜欢包子那个味。如果吃的话,班级里会有味,他们可能会说,我就等他们走光了再吃。
两个素馅包子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彦玲来说,无疑是不够的。
赵彦玲:前两节课还凑合吧,然后第三节课,第四节课肚子已经叫了,我就这样拄着胃,不让它叫。因为怕叫声被同学笑话。
就这样,在艰苦中,彦玲度过了自己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在今年的高考中,她以598分的成绩考取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喜讯传来,赵家却是一片的沉寂,彦玲每年近万元的大学费用从哪里来呢?
爸爸:虽然高兴她考上学了,但是犯愁这个钱。
彦玲:在我心里大学就好象是一个圣堂一样,圣地一样。对我来说,那里面充满了知识,也充满了乐趣,更充满了挑战。大学对我来说,是我读书的一种追求,我渴望上大学,我想如果要是我上不了的话,我也不会后悔,我不会怨恨我的父母。
就在赵家上下为彦玲的大学费用一筹莫展时,本栏目记者根据彦玲的故事而精心采制的节目《穿校服的女孩》播出了,这一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好心人纷纷向彦玲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也正是在这些好心人的慷慨襄助下,2006年9月9日上午,彦玲终于如愿地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学生:你叫什么名字?我现在带你去这边报到。欢迎加入社工系,贴着这个标志就是社工系的同学,无论你们在哪儿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而且我们社工系的学生会每个人都一个之,如果遇到的困难的话,就寻找有这样标志的人,我们都会尽量帮助你的。
师哥师姐们的热情使彦玲一进校门就感到了家的温暖。报到结束后,彦玲来到她即将学习和生活四年的寝室。
同学家长:刚才有一个山东的来找你来了。他说下午开会去,你把那钱收好。
来找彦玲的是山东的一位热心观众。这位观众借到北京出差之机特意到学校来看望彦玲,并给她送来了一部手机和一千块钱。彦玲说,此人在本栏目播出了有关她的节目之后曾与她联系过,表示要资助她上大学。
彦玲:我没见到他,他给我送了一些钱还有手机,刚开始的时候跟他说要购买手机,我就告诉他我说不用买,用不着这些,他要寄钱我就没答应他,我说我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他主要是怕耽误我学习,告诉我说他尽量解决,真的特别感谢他。
除了这位山东的热心观众之外,彦玲说,她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她的今天。
记者:你带来这5000块钱都是从哪来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