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三)
(五)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制定、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执行。
(2)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4)加强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的单病种和本科前三位住院病种的质量管理。
(5)建立健全科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机制并执行。
(6)提高特色科室中医治疗率和其他科室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2.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积极开展特色中医药疗法。
(2)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落实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3)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4)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
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
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围手术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5)麻醉安全管理: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输血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等。
(6)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7)制定、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执行。
(8)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9)加强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的单病种和本科前三位住院病种的质量管理。
(10)提高特色病种中医治疗率和其他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3.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2)规范门诊医疗文书书写。
(3)规范医疗证明文件管理。
(4)建立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组织实施。
4.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能够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重点检查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
(3)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
(4)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5)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诊知识和技能,并能正确应用。
(6)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诊疗常规,并加以落实。
(7)提高急诊中医药使用率。
5.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设置符合效率原则,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保证临床工作需要。重点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的能力。
(2)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4)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5)提高中医药在重症抢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6)设备、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
6.传染病管理
考核内容:
(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2)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院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3)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建设符合规定。
(4)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7.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内容: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2)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3)临床检验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应当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显示全部